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主题演讲

时间:01-29 来源:赛迪网 点击:

计数、流量记录等等。现在的容量能不能支持100个T到1个P,原来的容量要受寄存器的限制,如果改用网络寄存器,应该说容量比较大,能够做到500T左右,离100个T不是很远,但是离1个P很远。路由器的容量不是寄存器限制的,现在是功耗限制的,按照现在的路由器的设计思路,很难做出100个T到1个P这么大容量的路由器。拿多个小路由器组成大的路由器行不行,他们之间的互联会有不利的阻塞。而且多个互联在一起可能就要集中控制,可扩展性比较差。如果改分散控制,协调就比较慢。另外,这么大的路由器、交换机,能不能不丢包?拥塞的时候能不能不丢包?能不能保证适当的顺序传输?这都是比较大的挑战。边缘路由器间动态电路交换,具有无源光交换矩阵的100T的负载路由器,100T的全光路由器,都是在实验的。比较实际一点的是100T的Clos复用、分用交换机。复用、分用交换机结合的性能好,看上去像很多个,实际上不是一般的互联。Clos网络的拓扑可扩展性好,如果把这两者结合,也许能够做到100T大容量的交换机路由器。

骨干网是利用长途光链路互联10-50个地区节点。增加丰富的拓扑改进鲁棒性和负载平衡,但是这样一来要牺牲效率。为了得到鲁棒性,骨干网的节点可能利用率只有25%,流量不确定,要为未来的流量增加流入的余地,而且要对链路和路由器的故障留有余地,降低拥塞和时延变化。骨干网是大容量的网状网,以容量换效率,以容量换性能。性能要达到100%的吞吐率,在鲁棒性的情况下,所有选路信息泛洪到国内的各路由器。实际上过滤路由信息安全和资源策略,使用路由集合来实现可扩展性。通过负载平衡的办法支持所有流量矩阵,在骨干网上,下一代网大容量也需要很多新的考虑。

传统的网络分层都是数据面、控制面、管理面,大体上分成这三个面,数据面是用户数据的传输,包括分布路由器、转发过滤排队,控制面对每个路由器进行选路处理,进行配置,要很多很多控制开关。管理面是找出网络中发生什么,决定如何应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网络发展一直以来这样划分的层次,也有一些公司打算在这上面开展下一代的网络,像日本的NTT提出RENA(共鸣通信网),关键是增长控制面,可以加强安全性防火墙认证、加密等等都可以,并且依赖于控制面,实现QoS的控制,可以达到QoS的保证,这是一种思路。

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市场的挑战,为什么网络只能分管理面、控制面和数据面?现在改变了思路,把管理面以及控制面的大部分功能放在决策面,把控制面剩余的功能,叫分发面,数据面还叫数据面,只不过把名字变了一下,还是三层,实际上功能性有所不同了,决策面是干什么的呢?在集中的服务器上,实现具有全网观点的所有管理功能。倒过来看,管理面是每个路由器都有的,控制面是每个路由器都有的,而现在这三面是作为全网来用的,全网性的,不是每个路由器单独有一个决策面,是在集中的服务器上实现具有全网观点的所有功能,例如通道的选择、流量工程、可达性控制和VPN。所有的决策逻辑都从控制面分离,避免了和管理面的重复。这些决策不应该由每一个路由器来做,都应该有全网的视角,全网的观念,必须抽出来,由一个单一的决策面来做,而不应该分散到路由器上,剩下的就是分发路由器的,功能是每一个路由器提供的,比如拓扑发现、报告测量、状态和资源,到数据面的安装状态等。提供鲁棒的与数据面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的功能,分发面可能与用户数据在同一链路上承载,但逻辑上是分离且独立控制的。当然分发面可以分出发现面,每个理由其发现它自己的资源和它的本地环境,例如识别它的中间邻居。数据面没有变化,用空间分布的路由器/交换机,可以用现代技术来部署,跨过不同的技术可以有统一的转发范例。分层概念的变化,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叫法,管理面不叫管理面,叫决策面了,把控制面改成分发面,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分布的变化,把决策面作为全局性的观点,作为整个网络控制的,是公共控制的,剩下的路由器分发面功能是比较简单的,只是一个执行机构,简化了路由器的处理,很大功能不是路由器处理的,这样处理速度比较快,能响应新一代网络的发展。

现在有些提法不是提路由器,下一代网络的有些可能是交换机了,以太网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早期的以太网是基于总线的局域网,CSMA CG,通过桥接和中继实现距离、容量扩展,可以做到1-10兆。以太网发展到现在,除了名称和成帧以外引用了交换解决方案,也不是不用路由器,放在后面,而且很少使用碰撞检测,有了交换就不一定需要碰撞检测了,速度越来越高,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