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一号产业化悖论
于个人、船舰的定位导航,"而且也可以用于一些小量数据的采集,比如近海渔业资源数据的采集,或者山区等偏远地区的水文分析数据的采集等等。"孙彤相信国家也会积极推动北斗二号的产业化。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拉纳斯、欧盟伽利略系统一起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孙彤说航天恒星是军转民企业,因此肯定会走"高质低价"路线,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利润率。但即使赚取所谓的"合理利润",在应用迅速拓展的情况下也相当可观。
在产业化过程中,降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是一个悖论。如果规模化生产了就势必能降低成本,但"要消费者接受就必须先降低成本"。而从企业角度来讲,只能以降低成本来推动规模化。
据了解,目前航天恒星已经拿到了国家发改委连续两个卫星导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政策。尽管如此,这个过程"主要还是要靠企业通过其他板块产生的利润做投入,边研发、边生产、边销售",孙彤说,势必就会较慢。
中国卫星从控股到独资
"首先我们欢迎竞争。"孙彤解释说国内卫星应用市场才刚刚起步,现有的市场竞争不充分。"只有更多的人进来,才可能把这个市场做起来。"
但其有底气的背后,是"航天恒星有自己的优势"。
这家2000年成立的企业,最初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下称五院)联合了其他几家共同发起的,五院持股85.76%。而五院的正式名称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空间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国家队",也是卫星应用及空间技术二次开发的骨干力量。
"首先我们对卫星非常了解。"孙彤说,他们应该是这个领域的龙头。五院自1968年成立后先后研制并成功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卫星。
尽管很多其他企业都在做北斗系统的民用化,但"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论证、一代和二代导航终端产品研制五院都是主要承担单位,而且承制了所用北斗卫星,五院还介入了中国和欧洲有关伽利略计划的部分合作项目,据悉伽利略的一部分设备就反包给了五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所进行制造。航天恒星有先天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2008年初,中国卫星(600118.SH)发布公告,从航天恒星各股东手里收购了其所有股份,使得后者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相对而言,有资本市场这个平台,我们的资金压力会相对小一点。产业化进程将会加速。"最近航天恒星刚通过这个资本平台融得了超过1亿元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同时中国卫星作为卫星应用服务公司,又和做基础设备的航天恒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但航天恒星却又相对独立地存在。
据了解,最近航天恒星会在西安进行新的注册,把注册资本金追加到近2亿元,同时名字也正式改为"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