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手机支付的三个步骤

手机支付的三个步骤

时间:08-29 来源:RFID世界网 点击:

 近期参与了省公司手机支付项目组,开始就手机支付项目进行专项研究和推进。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谈一下手机支付业务发展,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
手机支付不是一个孤立的业务,可以说是中国移动所有业务中牵扯各方资源最多、利益最敏感的业务之一。从上游的金融业,到下游的消费圈,再到产品本身的制造开发,协调和处理好各方关系是悠关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重头戏。

  如上图所示,可以清晰的了解手机支付所涉及到三个环节,进钱渠道、产品本身、消费环境。

  笔者认为,手机支付的发展,要有顺畅的进钱渠道,依靠丰富的自身产品,营造适合的消费环境,贴近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满足各方的关切利益,使手机支付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主导方向,顺利推进。下面就涉及与资金流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进行阐述。

  手机支付三步曲之一--解决进钱渠道

  手机支付要有进钱的渠道。

  手机支付应当是"金融产品"或"新金融产品",中国移动本身并非独立的金融机构,所以从事金融产品的经营就存在着政策风险,必须借助有相关资质的金融企业实现经营金融产品的目的,于是就有了中国移动与有浦发银行的结缘。我认为这也是决策层收购浦发银行22亿股新股的直接目的吧,让中国移动间接的获得了经营金融业务的资质。

  要让钱进入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帐户,目前,进钱渠道的还存在着一定瓶颈。笔者认为,阻力来自两方面,一是用户认知;二是金融机构利益。

  前面提到的,中国移动是非金融机构,用户把钱存在手机支付账户里是不会产生利息,存了几乎是白存。相反,如果用户把钱存在银行里,是有利息回报的。

  金融机构就是传统的银行,要让他们把用户的钱方便的转到手机支付账户里,几乎不太可能。因为,钱存在银行里除了给用户利息以外,银行还可以从用户的沉淀资金中获得经营利益。传统银行业务中跨行转账是要收取手续费的,而目前中国移动是非金融机构,银行没法跟中国移动收取手续费。而银行把钱转给手机支付账户,就等于用户把钱提走,银行白白的损失自己的利益。他会干吗?

  再者,银行还会存在一定的担忧。一方面,他们担心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会不会对银行自身的手机银行产生替代作用;另一方面他们担心手机支付业务会不会对传统的银行卡业务构成威胁。第三,如果你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做大了,会不会给自己培养了新的竞争对手。这些都是在银行的考虑范围之内,正如前期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之后,确实在金融界引起了不少的猜疑,也印证了银行方面的担忧。所以必须解决银行的顾虑才能保证进钱渠道的畅通。

  如何畅通呢,无非保证银行在整个产业链里的利益和地位。

  从长远看,是要解决中国移动手机支付的金融地位问题,让业务名正言顺的开展,让银行顺理成章的与手机支付实现资金结算。

  短期来看,是要金融机构消除疑虑,获得利益。消除疑虑,就是要让手机支付暂时成为银行的通道,让银行了解我们并非是要抢他的饭碗,我们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支付方式。而且,让用户的资金不要完全沉淀在我们手机支付的总账户里,要把一部分资金回流到银行给中,给银行部分利益。

  在支付交易中结算中,让银行获得利益。借鉴中国银联的收益分配模式。用户在异行间划卡消费,佣金在发卡行、银联、收款行分配比例为7:2:1。手机支付刷卡消费支付给银行的佣金分配比例应当不低于银联的标准。

  手机支付三步曲之二--丰富产品本身

  手机支付作为一种产品,具备金融行业特征,同时也是移动通信的产品。因此手机支付产品应当融合两种行业的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产品特性。

  2.4GRF-SIM卡是中国移动提出的标准,具备先进性。但因其产业链薄弱,据称仅有两个厂家能够生产出中国移动2.4G卡,成本高达105元/张。中国移动有5亿多用户,如全部更换,成本500多亿,无论是中国移动承担还是让用户自己承担,在短期内都是不现实的。并且中国移动在3G-TD部署中都遵循着"三不(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原则,怎能让用户为了一个手机支付业务而更换卡呢。

  银行体系更加青睐的 NFC(13.56M)标准。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标准,显然和RF-SIM卡不兼容。而13.56M卡有用户基础,但是其业务与用户的手机关系不大,对中国移动来看业务粘性作用较小。尤其是13.56M卡没有OTA空中接口,无法远程充值。因此,必须试图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突出手机支付的应有价值。

除以上两个标准外,手机支付产品应当重点在综合性和便利性上下工夫,突出"移动" 特性,发挥通信产品的优势。用户可以刷2.4G卡,也可以通过短信、WAP、WEB、手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