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IBM“智慧地球”攻城掠地 信息安全风险降临

IBM“智慧地球”攻城掠地 信息安全风险降临

时间:04-26 来源: 点击:

"现在最大的矛盾在于,高层还没有定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已经普遍向'智慧地球’示好。"一位政府人士如是说。

"智慧地球"的本意,是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确立未来竞争优势。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明确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过加大对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振兴经济并确立美国的未来竞争优势。在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积极回应后,这一计划随后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一个月之后,"智慧地球"就将触角全面伸向了中国。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并针对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物流)和银行6大领域推出针对服务。

IBM攻城掠地

"IBM的推广力度可以用狂轰滥炸来形容。"业内人士说,IBM在中国通过所有可能的渠道推销"智慧地球",其力度远大于在其他国家,除商业目的外,或许还会有其他战略意图。

在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2009年9月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中,多位专家认为,IBM历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围绕推销IBM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抛出一个崭新的理念。此前,IBM在2002年就曾依靠"e-business"扭转连续数年的巨额亏损成功转型,2004年以来则高谈"随需应变"。此次推动的"智慧地球"也正是迎合了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又一次"颠覆性的产业转型"。

"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报告认为,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术优势,有可能借此机会再次占领竞争的制高点。而IBM在中国关注的领域大都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大规模获得这方面项目资源,中国将被其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削弱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和产业转型。

"最重要的是,'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还将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一位专家说,"智慧地球"所涉及都是核心软硬件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如果通过物联网络覆盖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以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难以保证敏感信息不外泄。一旦遭遇某些信息风险,更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小到一台计算机、一台发电机,大到一个行业甚至国家经济都会被别人控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多家国内研究机构、协会和企业,均已就此提出质疑,其中多有向决策层上书示警者。

就在业界质疑同时,IBM已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

2009年8月,IBM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广州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城市"。一个月后,又与沈阳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生态沈阳"和"智慧城市"。其后,IBM先后牵手昆山、北京、重庆等城市,媒体甚至屡用"再下一城"形容IBM的每一次合作。

而在金融、烟草等诸多行业,IBM也深入渗透。"比如建行,整个系统使用的都是IBM服务器。"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烟草行业,从总局到地方公司,从服务器、存储到数据处理,也都是用的IBM。"

"IBM的公关能力很强,在中国市场已经根深蒂固。"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业界乃至中央已经示警,但在一些地方,IBM依然受到追捧。

据IBM的公开数据,公司目前已在中国设有近5000位研发人员、1000多位咨询顾问、2000多位销售、3000多技术专家、5000多人的服务团队、近3000多家经销商的庞大团队,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多个重要行业,并已在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等领域占据领先市场份额。


差距最少5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i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类似,核心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同样的计划也已经展开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3个月之后,在"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温家宝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