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汽车燃料的有效途径:“启动/停止”系统
许多汽车制造商设计了一种节省汽车燃料的巧妙方法,就是运用了被称为“启动/停止”系统的新概念。该系统在汽车处于停顿状态或空档位置时将自动关闭引擎,并在驾驶者再次踩压离合器踏板时立即重新起动引擎。
自动启动/停止功能可在汽车每次完全停稳时关闭引擎,并自动重新发动引擎,因而有助于减少燃料消耗及尾气排放。与未装备此类系统的汽车相比,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其耗油量的节省幅度可高达8%。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能够降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原理很简单:如果引擎不运转,就不会消耗燃料。当不需要引擎工作时,自动启动/停止系统功能将自动关闭引擎。在交通拥堵或者甚至在走走停停的交通状况下,只需将汽车置于空档位置并把脚从离合器上移开就将启动此项功能。信息显示器上的一条“启动/停止”消息将表示“引擎已被关闭”。如欲重新发动引擎,则踩下离合器、挂档,汽车将马上快速恢复工作状态,即刻就能继续行驶。
自动启动/停止功能并不会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比如,在引擎达到某个理想的运行温度之前,该功能不会被启动。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以下情形:空调尚未将车厢调节至期望的温度、电池尚未充足电或驾驶者转动了方向盘。
自动启动/停止功能由一个监视来自所有相关传感器之数据的中央控制单元负责协调,包括起动电机和交流发电机。出于舒适性或安全性的需要,该控制单元还可自动重新发动引擎。例如:倘若车辆开始行驶、电池电荷量降至过低的水平或挡风玻璃上形成了冷凝水。此外,大多数系统还能够区别出短暂停顿与旅程终止之间的差别。如果驾驶者的座椅安全带松开、或者车门或后备箱敞开,则该系统不会重新发动引擎。假如有必要的话,揿压一个按钮就可以完全撤消自动启动/停止功能。
然而,当引擎重新发动且某个信息娱乐系统处于开启状态或存在任何其他需要5V以上电压的电子设备时,12V电池有可能5V以下,从而导致此类系统复位。有些信息娱乐系统采用一个5V和8.5V的工作输入电压,而此电压是由一个依靠汽车电池工作的降压型转换器馈送的。如果在引擎重新起动期间输入电压降至5V以下,则这些系统将在DC/DC转换器仅能对输入电压进行降压操作的时候复位。显然,如果在观看视频或聆听CD的过程中,每次汽车重新起动时这些视听系统就自动复位,将是用户无法接受的。
一款新型解决方案
幸运的是,凌力尔特公司推出了一款三路输出DC/DC控制器LTC3859A,该器件将一个同步升压型控制器和两个同步降压型控制器集成在单个封装之中。同步升压型转换器输出向降压型转换器馈电以保持一个足够高的电压,从而避免那些需要4V以上工作电压的电子系统在引擎重新起动的过程中发生复位。此外,当从汽车电池至升压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高于其编程输出电压时,它将在100%的占空比条件下运行,并简单地将输入电压直接传送至降压型转换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功率损失。图1示出了LTC3859A的原理图,当电池电压降至10V以下时,由同步升压型转换器向同步降压型转换器提供10V电压。除了为两个降压型转换器供电之外 ( 本例为5V/5A 和8.5V/3A),升压型转换器还可被用作“第三输出”,能够提供一个额外的2A输出。
图1:典型的LTC3859A启动/停止应用电路原理图
LTC3859A是采用全N沟道MOSFET的低静态电流、电流模式控制、三路输出同步DC/DC控制器,启动时,LTC3859A在4.5V至38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并在启动后保持工作直到低至2.5V为止。两个降压型控制器(通道1和2) 180°异相运作,并能产生0.8V至24V的输出电压,非常适合给导航、信息娱乐系统、处理器和存储器供电。升压型控制器(通道3)与通道1同相运行,且能产生高达60V的输出电压。用于每个通道的强大的1.1Ω内置栅极驱动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MOSFET开关损耗。工作频率可以设置在50kHz至900kHz的范围内,或者利用内部锁相环同步至一个频率范围为75kHz至850kHz的外部时钟。LTC3859A不同于LTC3859之处是其在INTVCC引脚上布设了一个内部箝位电路。该箝位电路提供了一种故障安全方式,可在用户由于疏忽而使用了一个漏电的肖特基限幅二极管时避免INTVCC引脚承受过大的电压。
该器件的其他特点包括用于IC电源和栅极驱动的内置LDO、可编程软起动、电源良好信号和外部VCC控制。VREF准确度在-40℃至85℃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为±1%,LTC3859A采用38引脚SSOP封装或38引脚5mmx7mm QFN 封装。
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
对于任何在系统其余部分关断的情况下需要一根“始终保持接通”的电源总线的电池供电型系统而言,节省电池能量都是必须的。这种状态通常被称为
- 如何提升数字控制电源性能?MOSFET驱动器有办法(10-25)
- 基于单片机的脉冲快速充电系统设计(06-08)
- 硅光子带来新的设计挑战(07-07)
- 基于FinFET的SoC系统设计(02-11)
- 怎么能使Simulink的仿真速度更快?(08-19)
- IoT促进了低功耗的发展(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