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中钢导入RFID运输系统应用成为全球钢铁业创举

中钢导入RFID运输系统应用成为全球钢铁业创举

时间:07-05 来源:RFID中国网 点击:
钢铁龙头中钢创新应用RFID

 中钢公司成立于民国60年,长期属于国营事业,于民国84年改为民营事业,是台湾最大钢铁制造公司,钢品的市占率超过50%。为加速提升营运竞争力,中钢公司不断追求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让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提升,同时让时间与资源更能有效被利用,实现中钢公司落实绩效的经营理念,以达成公司企业目标。

 钢铝研发处林长春正研究员指出,中钢公司高层决策者于5年前得知RFID该项新技术发展,对于导入此项技术有着极为正面的想法。在高层决策者认同的助力下,评估公司导入RFID应具有经济效益,进一步可使RFID的应用达到公司期望的成效目标,因此中钢公司决定投入预算研发RFID技术与应用。

 目前中钢公司发展RFID在生产、物料管理、厂房机器巡检、运输…等方面的应用。而在运输系统上的导入是全球钢铁业最早使用RFID的案例,也得到观摩与学习,成果显著卓越。

 钢铝研发处郑际昭组长表示,RFID在中钢公司运输系统的应用主要由公司自行研发。由于中钢产品本身为金属材质,加上工厂环境温度高,在RFID的使用上有许多技术上的限制。公司自行研发的优势在于,研发团队能深入了解各部门的需求及产品属性与环境等条件限制,发展出符合需求的应用,并能控制RFID使用上的品质。其次,公司能在测试过程中不断改善技术问题。

 钢铁业的运输需求

 在中钢的运输系统中,目前轧钢一厂的线材已开始RFID的应用。在使用RFID之前,轧钢一厂是使用成本低廉的Barcode来读取产品物料的资讯。比起RFID,Barcode在使用上有读取方向、距离、资料储存容量等限制。此外,Barcode标签容易受到操作环境的条件而影响读取率,标签也易在搬运过程中受损坏。虽然Barcode成本低,但使用上反而产生许多无形成本。举例来说,因为读取率受到很多环境条件与搬运过程等因素影响,当读取器无法读取资讯,员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找出未被读取的产品。因此,过往在运输系统中常常有卡车塞在运输检核站的情形,这样的问题连带影响生产线的产能。

 钢铁公司的空间可说是寸土寸金。中钢公司为了让厂区空间应用更符合经济效益,规划将成品仓库移出厂区外,提高厂区内土地利用价值。中钢公司运输处成品管理组杨树恩组长表示,因为成品仓库在厂区外,产品从厂房到出货需要两次搬运,因钢铁体积重量十分庞大,每次搬运都需耗用大量人力与时间,且产品在搬运时有产生碰撞与损坏的情形,连带使生产线的制程延后导致产量停摆,所以运输系统的流畅度是必要改善的。

\


图1检核站人员使用Barcode读取器确认产品资料(资料来源:中钢公司运输处)

  图1显示Barcode在应用上有距离的限制,所以手持读取器的工作人员,需十分接近产品上的Barcode标签才能读到资料。然而,中钢公司的产品体积大、重量极重,且产品常被搬运移动,所以在Barcode使用过程中常有难以读取资料的问题。

  以往,中钢负责运输的员工经常需要爬到货车上检查未被读取的标签与物件,这样除了花费时间而造成运输线堵塞外,也有安全上的问题。钢铝研发处林长春正研究员表示,先前曾有员工因为担心延误运输时间而不小心在检查Barcode资料过程中发生意外。员工的安全是无价的,为了避免类似的工作意外发生,改善货品检核流程是中钢公司势在必行的工作。

  中钢研发RFID成果丰硕

  中钢公司研发RFID应用历时四年,投入千万的研发人力成本,在RFID有了重大突破:研发出防水防高温,且不受金属干扰的RFID晶片。目前已成功导入部分的运输流程。除了在晶片设计的突破外,在应用设计上以不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与不改变流程为主要设计重点。目前下游采购产品的客户目前依旧使用Barcode系统,所以中钢公司的产品上采用RFID与Barcode两种标签,生产部门员工在成品出厂前将RFID与Barcode两个标签同步挂到产品上,随后上载产品到货车上。将RFID标签安装与使用流程融入目前现有的运作流程中,在员工的工作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导入过程能将阻力减到最低。 RFID是一种过程创新(Process Innovation)的技术,能让采用的公司更集中资源,有效利用资料,减少管理成本,但使用人员需花费时间学习与适应操作方式,容易使员工对新技术产生排斥的负面态度。中钢公司亦有此考量,所以使用RFID的策略上,以先导入运输系统的应用,一方面RFID在运输上的应用较单纯,导入时的人力训练等无形成本较低,且对生产线有整体的效益提升,所以在运输系统上导入RFID的策略风险较低。另外,运输系统上的成功应用,能提高各部门的信心,有助RFID在中钢公司各部门的应用发展。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