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基础及GPS接收器测试
测量动态定位精确度
GPS接收器测试的最后1种方法,即是测量接收器的追踪功能,使其在大范围的功率强度与速度中维持定位。在过去,此种测试(往往亦为功能测试)的常见方法之一,即是整合驱动测试与多路径衰减(Multi-path fading)模拟。在驱动测试(Drive test)中,我们使用可导入大量信号减损(Impairment)的已知路径,驱动原型接收器。由于驱动测试是将自然减损套用至GPS卫星信号的简单方法,因此这些测量往往亦不可重复。事实上,如GPS卫星移动、天气条件的变化,甚至年度时间(Time of year)的因素,均可影响接收器的效能。
因此,目前有1种逐渐普及的方法,即是于驱动测试上记录GPS信号,以大量信号减损检验接收器效能。若要进一步了解设定GPS记录系统的方法,请参阅前述章节。而在驱动测试方案中,有多款PXI机箱可供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即是使用DC机箱并以汽车电池进行供电。其次可使用标准的AC机箱,搭配转换器即可使用汽车电池供电。在此2种选项中,DC机箱的耗电量较低,但亦较难以于实验室中供电。如下列所示的标准AC机箱使用结果,其所供电的系统则包含1组外接的车用电池,与1组DCtoAC转换器。
一旦我们完成GPS信号的记录作业,即可透过相同的测试数据重复测试接收器。在下方的说明中,我们追踪接收器的经度、纬度,与速度。透过串行端口与每秒1次的NMEA-183指令读取速率,从接收器读取所需的数据。在下方测量中,我们所呈现的接收器特性参数,仅有定位与卫星C/N值。请注意,在执行这些测量作业的同时,亦可分析其他信息。虽然下列结果中并未测量水平精确度衰减(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HDOP),但此特性参数亦可提供大量的接收器定位精确度信息。
若要获得最佳结果,则应确实同步化接收器与RF产生作业的指令接口。下方所示结果中,我们将COM埠(pin2)的数据信道做为开始触发器,以针对RF矢量信号发生器与GPS模块进行同步化。此同步化方式仅需任意波形产生器的1个频率循环(100MS/s),即可进行矢量信号发生器与GPS接收器的同步化。因此最大的歪曲(Skew)应为10μS.并请注意,因为我们将取得接收器的经纬度,所以由同步化作业所造成的精确度错误,将为10μs乘以MaxVelocity(m/s),或为0.15mm.
使用上述的设定,我们即可按时取得接收器的经纬度。结果即如下图所示:
图27与28.每4分钟所得到的接收器经纬度
在图27与28所呈现的数据中,即使用已记录的驱动测试信号,取得统计、定位,与速度的相关信息。此外我们可观察到,在每次的测试之间,此项信息具有相对的可重复性;即为每个独立轨迹所呈现的差异。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的接收器可重复性(Repeatability)。由于可重复性信息将可预估GPS接收器精确度的变化情形,因此我们亦可计算波形各个样本之间的标准误差。在图29中,我们在各次同步化取样作业之间,绘出标准的定位误差(相对于平均位置)。
图29.依时间取得的经度与纬度标准误差
当看到水平标准误差时,可注意到标准误差在120秒时快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现象,我们亦根据接收器的速度(m/s)与C/N值的Proxy,绘出总水平标准误差。而我们预先假设:在没有高功率卫星的条件下,卫星的C/N比值仅将影响接收器。因此,我们针对接收器所回传4组最高高度的卫星,平均其C/N比值而绘出另1组C/N的Proxy.结果即如下列图30所示。
图30.定位精确度与C/N值的相关性
如图30所示,在120秒时所发生的峰值水平错误(标准误差中),即与卫星的C/N值产生直接关联,而与接收器的速度无关。此次取样的标准误差约为2公尺,且已低于其他取样约10公尺的误差。同时,我们可发现前4名的C/N平均值,由将近45dB-Hz骤降至41dB-Hz.
上述的测试不仅说明C/N比值对定位精确度的影响,亦说明了已记录GPS数据所能进行的分析作业种类。在此测试中的GPS信号驱动记录作业,是在中国深圳(Shenzhen)北方的惠州市(Huizhou)所进行。并接着于德州奥斯汀(Austin Texas)测试实际的接收器。
结论
如整篇文件所看到的,目前已有多项技术可测试GPS接收器。虽然如灵敏度的基本测量,最常用于生产测试中,但是此测量技术亦可用于检验接收器的效能。这些测试技术虽然各有变化,但是均可于单一PXI系统中全数完成。事实上,GPS接收器均可透过仿真或记录的基带(Baseband)波形进行测试。透过整合的方式,工程师可执行完整的GPS接收器功能测试:从灵敏度到追踪其可重复性。
参考数据
[1] Pratt, Bostonian, and Allnut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2] Navstar GPS User Equipment Introduction, September 1996
[3] Gu, Quzheng, RF System Design of Transceiv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pringer, 2005. Fundamentals
[4] Ward, Phillp W., Betz, John W., and Hegarty, Christopher J. Chapter 5: Satellite Signal Acquisition, Tracking and Data Demodulation, excerpt from: Understanding GP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y Elliot D. Kaplan, Artech House, 2005.
[5]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Edited by Bradford W. Parkingson and James J. Spilker
[6] Braasch, Michael S. and Van Dierendonck, A. J. GPS Receiver Architectures and Measure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9.
[7]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 Signal Specification, 1995.
[8]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Standard Positioning Service Signal Specification. Annex A, Standard Positing Service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1995.
[9] Goldberg, Hans-Joachim. Atmel Whitepaper: Measuring GPS Sensitivity, 2007
GPS接收器首次定位PXIR 相关文章:
- 频宽、取样速率及奈奎斯特定理(09-14)
- 为什么要进行信号调理?(09-30)
- IEEE802.16-2004 WiMAX物理层操作和测量(09-16)
- 为任意波形发生器增加价值(10-27)
- 基于PCI 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09-30)
- 泰克全新VM6000视频测试仪助力数字电视等产品测试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