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89C52RD2和FPGA的可调延时模块设计
时间:12-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基于P89C51RD2和FPGA的信号延时模块主要用在传输时钟信号、数字同步信号等对信号延迟有高要求的点对点传输系统中,它可对多路信号进行单独的适当延时调整。造成信号的延迟原因有:不同的传输线路、信号处理时间不同以及器件速度存在差异等。无论何种原因,延时模块可以对输入的已存在有延时积累的信号进行不同精度、不同范围的延时量调节,使信号到达终端后相对延迟时间符合要求。由于利用了可编程器件FPGA和增强型单片机,延时模块不仅能较好地实现其功能,而且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和微型化,利于模块在系统中的使用和模块的二次开发。
系统结构及硬件设计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其硬件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单片机P89C51RD、RS-232/TTL接口电路MAX232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三部分组成。单片机P89C51RD2是上位PC机和FPGA的连接纽带,它通过并口发送数据给FPGA,另一边通过RS-232/TTL接口芯片与PC机进行串行通讯;PC机主要功能是实现延时调整的可视化操作;FPGA是延时调整处理的硬件实现,单片机将PC送过来的延时调整参数输入FPGA,FPGA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最后送入相应传输通道。某些系统使用现场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模块的设计考虑信号隔离问题,故对串行接口进行了电气隔离,强化了PC机和模块通讯的安全系数。
延时模块正常上电后,单片机P89C51RD2首先从数据存储区读出最近一次存储的延迟时间、信号通道等参数,并转发到FPGA数据接口。FPGA根据接收到的参数,首先筛选出目标地址以便切换到对应的信号通道,然后再根据时间对该通道进行预定的延时,恢复先前调整好的延时信号。在模块运行期间,P89C51RD2实时监测、接收来自上位PC机发送的新延时数据。如果需要对某一路信号的延时量进行调节,通过PC机的串口发新数据,P89C51RD2中断收到新数据后,将数据分成两路处理:一路进入到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区,待下次上电读取使用;另一路则转发至由FPGA控制的延时控制,实现信号的延迟时间调整。
块使用的P89C51RD2是PHILIPS公司内核基于8 位80C51单片机的派生产品,它们在完全保留80C51 指令系统和硬件结构的大框架外,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加强、扩展、翻新和创新,其中在应用中编程(IAP:In-Application Programming)是最显著特点之一。在应用中可编程是指MCU可以在系统中获取新代码并对自己重新编程,即用程序来改变程序。P89C51RD2的IAP功能实现是通过PHILIPS 公司提供的BootROM 固件来完成的,它位于0FC00H?0FFFFH空间,与闪存空间重叠(见图2)。固件中已经固化有擦除和编程等子程序,PHILIPS 公司提供了寻址该固件的方法,只要用户程序简单调用BootROM中带适当参数的公共入口,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
P89C51RD2闪存结构见图2,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其闪存空间是分块的64kB的闪存空间,共分5块,由低到高分别为8kB(BLOCK0)、8kB(BLOCK1)、16kB(BLOCK2)、16kB(BLOCK3)以及16kB( BLOCK4);
2. 每一块都可以单独擦除;
3. 在程序中可以调用IAP功能对闪存中的每一字节进行单独编程。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特点,在不外扩展存储器情况下,将程序空间剩余下的闪存空间作为数据空间,把单片机接收中断采集到的信号通道、延迟时间等参数存储下来,实现掉电数据保存。
软件设计
整个延时模块的软件包括了PC机发送参数程序,单片机接收并存储参数程序和FPGA信号延时处理程序。
PC机发送参数程序是用户将PC机的串口与模块连接,通过PC机的发送程序界面,很容易对信号进行延时调整。发送程序采用VC作为编程语言,调用串口控件,设计方便且界面简洁,界面如图3所示。发送的每个数据帧8位,包括延迟时间和信号通道两个参数,其中高三位是要调整的信号通道,后五位表示延迟的时间。发送程序中,对界面中的“+”或“?”进行一次操作,PC就通过串口向单片机连续发送8路信号延时参数,即只要调节了任一路信号的延时,PC机就会连续发送8个数据帧。
单片机软件设计
单片机主要完成与PC之间的通信,数据的存储和上电数据的读取。程序采用C51编写,编译采用当前编译效率最高的C51编译器KEIL。软件流程图见图4。
在P89C51RD2的64k闪存空间中,地址为0000H-7FFFH的32kB闪存空间作为程序空间,整个单片机程序编译后为15k,所以32k的程序空间足够大。余下的8000H?FFFFH的32kB 闪存空间留作数据存储空间。两块数据存储空间轮流使用,当数据量存满其中一块时通过程序跳转到另一块,在使用前先将该块擦除。
各函数介绍如下:
main()——主程序;
InitUart(void)——串口初始化;
IapInit(void)——IAP功能初始化,使用IAP功能前必调用;
PowerOnRead(void)——上电读取最近一次存储的参数。模块对上电时间要求不苛刻,最新数据的地址可通过查表方式寻找。每一个数据帧占一个数据存储空间,由于单片机每次中断都接收到8个数据帧,所以将每8个数据存储空间划分成一组,这样只要查询每组的头一个地址就能快捷地完成查询,大大节省了查询时间。
EraseBlock (uint AddressRestore)——判断当前数据存储空间块满,并擦除;
RestoreData(void)——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空间;
FPGADataUp(uchar DataRec)——更新FPGA接口数据。
在程序中,要多次调用BootROM固件中的子程序。由于IAP子程序接口是汇编语言,为了编写方便,同时使程序框架明了,编写了一个IAPLIB.A51汇编语言接口函数库和IAPLIB.H头文件。在程序中加上IAP.H头文件,调用固件程序时就不需在C51程序中嵌入汇编,而是像调用C语言函数一样简单,这大大简化了编程。
系统结构及硬件设计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其硬件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单片机P89C51RD、RS-232/TTL接口电路MAX232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三部分组成。单片机P89C51RD2是上位PC机和FPGA的连接纽带,它通过并口发送数据给FPGA,另一边通过RS-232/TTL接口芯片与PC机进行串行通讯;PC机主要功能是实现延时调整的可视化操作;FPGA是延时调整处理的硬件实现,单片机将PC送过来的延时调整参数输入FPGA,FPGA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信号进行延迟处理,最后送入相应传输通道。某些系统使用现场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模块的设计考虑信号隔离问题,故对串行接口进行了电气隔离,强化了PC机和模块通讯的安全系数。
延时模块正常上电后,单片机P89C51RD2首先从数据存储区读出最近一次存储的延迟时间、信号通道等参数,并转发到FPGA数据接口。FPGA根据接收到的参数,首先筛选出目标地址以便切换到对应的信号通道,然后再根据时间对该通道进行预定的延时,恢复先前调整好的延时信号。在模块运行期间,P89C51RD2实时监测、接收来自上位PC机发送的新延时数据。如果需要对某一路信号的延时量进行调节,通过PC机的串口发新数据,P89C51RD2中断收到新数据后,将数据分成两路处理:一路进入到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区,待下次上电读取使用;另一路则转发至由FPGA控制的延时控制,实现信号的延迟时间调整。
块使用的P89C51RD2是PHILIPS公司内核基于8 位80C51单片机的派生产品,它们在完全保留80C51 指令系统和硬件结构的大框架外,还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加强、扩展、翻新和创新,其中在应用中编程(IAP:In-Application Programming)是最显著特点之一。在应用中可编程是指MCU可以在系统中获取新代码并对自己重新编程,即用程序来改变程序。P89C51RD2的IAP功能实现是通过PHILIPS 公司提供的BootROM 固件来完成的,它位于0FC00H?0FFFFH空间,与闪存空间重叠(见图2)。固件中已经固化有擦除和编程等子程序,PHILIPS 公司提供了寻址该固件的方法,只要用户程序简单调用BootROM中带适当参数的公共入口,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
P89C51RD2闪存结构见图2,它具有如下特点:
1. 其闪存空间是分块的64kB的闪存空间,共分5块,由低到高分别为8kB(BLOCK0)、8kB(BLOCK1)、16kB(BLOCK2)、16kB(BLOCK3)以及16kB( BLOCK4);
2. 每一块都可以单独擦除;
3. 在程序中可以调用IAP功能对闪存中的每一字节进行单独编程。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特点,在不外扩展存储器情况下,将程序空间剩余下的闪存空间作为数据空间,把单片机接收中断采集到的信号通道、延迟时间等参数存储下来,实现掉电数据保存。
软件设计
整个延时模块的软件包括了PC机发送参数程序,单片机接收并存储参数程序和FPGA信号延时处理程序。
PC机发送参数程序是用户将PC机的串口与模块连接,通过PC机的发送程序界面,很容易对信号进行延时调整。发送程序采用VC作为编程语言,调用串口控件,设计方便且界面简洁,界面如图3所示。发送的每个数据帧8位,包括延迟时间和信号通道两个参数,其中高三位是要调整的信号通道,后五位表示延迟的时间。发送程序中,对界面中的“+”或“?”进行一次操作,PC就通过串口向单片机连续发送8路信号延时参数,即只要调节了任一路信号的延时,PC机就会连续发送8个数据帧。
单片机软件设计
单片机主要完成与PC之间的通信,数据的存储和上电数据的读取。程序采用C51编写,编译采用当前编译效率最高的C51编译器KEIL。软件流程图见图4。
在P89C51RD2的64k闪存空间中,地址为0000H-7FFFH的32kB闪存空间作为程序空间,整个单片机程序编译后为15k,所以32k的程序空间足够大。余下的8000H?FFFFH的32kB 闪存空间留作数据存储空间。两块数据存储空间轮流使用,当数据量存满其中一块时通过程序跳转到另一块,在使用前先将该块擦除。
各函数介绍如下:
main()——主程序;
InitUart(void)——串口初始化;
IapInit(void)——IAP功能初始化,使用IAP功能前必调用;
PowerOnRead(void)——上电读取最近一次存储的参数。模块对上电时间要求不苛刻,最新数据的地址可通过查表方式寻找。每一个数据帧占一个数据存储空间,由于单片机每次中断都接收到8个数据帧,所以将每8个数据存储空间划分成一组,这样只要查询每组的头一个地址就能快捷地完成查询,大大节省了查询时间。
EraseBlock (uint AddressRestore)——判断当前数据存储空间块满,并擦除;
RestoreData(void)——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空间;
FPGADataUp(uchar DataRec)——更新FPGA接口数据。
在程序中,要多次调用BootROM固件中的子程序。由于IAP子程序接口是汇编语言,为了编写方便,同时使程序框架明了,编写了一个IAPLIB.A51汇编语言接口函数库和IAPLIB.H头文件。在程序中加上IAP.H头文件,调用固件程序时就不需在C51程序中嵌入汇编,而是像调用C语言函数一样简单,这大大简化了编程。
FPGA 单片机 电路 51单片机 MCU C语言 VHDL 仿真 电容 电阻 二极管 相关文章:
- 基于FPGA的片上系统的无线保密通信终端(02-16)
- 基于Virtex-5 FPGA设计Gbps无线通信基站(05-12)
- 基于FPGA的DVI/HDMI接口实现(05-13)
-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中从串配置FPGA的实现(06-09)
- 采用EEPROM对大容量FPGA芯片数据实现串行加载(03-18)
- 赛灵思:可编程逻辑不仅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势不可挡(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