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单片机学习知识点全攻略(二)

单片机学习知识点全攻略(二)

时间:05-12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导语:单片机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很难理解,不少学过单片机的同学或电子爱好者,甚至在毕业时仍旧是一无所获。基于此,电子发烧友网将整合《单片机学习知识点全攻略》,共分为四个系列,以飨读者,敬请期待!此系列对于业内电子工程师也有收藏和参考价值。

       本单片机系列关键知识点一览:

系列二

  8:单片机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9:单片机数据传递类指令

  10:单片机数据传送类指令

  11:单片机算术运算指令

  12:单片机逻辑运算类指令

  13:单片机逻辑与或异或指令祥解

  14:单片机条件转移指令


 

  8、单片机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单片机内部的结构,并且也已经知道,要控制单片机,让它为我们干学,要用指令,我们已学了几条指令,但很零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要系统地学习8051单片机的指令部份。

  一、概述

  1、指令的格式

  我们已知,要让计算机做事,就得给计算机以指令,并且我们已知,计算机很"笨",只能懂得数字,如前面我们写进机器的75H,90H,00H等等,所以指令的第一种格式就是机器码格式,也说是数字的形式。但这种形式实在是为难我们人了,太难记了,于是有另一种格式,助记符格式,如MOV P1,#0FFH,这样就好记了。 这两种格式之间的关系呢,我们不难理解,本质上它们完全等价,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2、汇编

  我们写指令使用汇编格式,而计算机和单片机只懂机器码格式,所以要将我们写的汇编格式的指令转换为机器码格式,这种转换有两种办法:手工汇编和机器汇编。手工汇编实际上就是查表,因为这两种格式纯粹是格式不一样,所以是一一对应的,查一张表格就行了。不过手工查表总是嫌麻烦,所以就有了计算机软件,用计算机软件来替代手工查表,这就是机器汇编。

  二、单片机的寻址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指令:MOV P1,#0FFH,MOV R7,#0FFH这些指令都是将一些数据送到对应的位置中去,为什么要送数据呢?第一个因为送入的数能让灯全灭掉,第二个是为了要实现延时,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在用单片机的编程语言编程时,经常要用到数据的传递,事实上数据传递是单片机编程时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共有28条指令(单片机共111条指令)。下面我们就从数据传递类指令开始吧。

  分析一下MOV P1,#0FFH这条指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第一个词MOV是命令动词,也就是决定做什么事情的,MOV是MOVE少写了一个E,所以就是"传递",这就是指令,规定做什么事情,后面还有一些参数,分析一下,数据传递必须要有一个"源"也就是你要送什么数,必须要有一个"目的",也就是你这个数要送到什么地方去,显然在上面那条单片机指令中,要送的数(源)就是0FFH,而要送达的地方(目的地)就是P1这个寄存器。在数据传递类指令中,均将目的地写在指令的后面,而将源写在最后。

  这条指令中,送给P1是这个数本身,换言之,做完这条指令后,我们能明确地知道,P1中的值是0FFH,但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直接给出数本身的。例如,在我们前面给出的单片机延时程序例是这样写的:

  MAIN: SETB P1.0     ;(1)

  LCALL DELAY ;(2)

  CLR P1.0      ;(3)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250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表1

  -----------------------------------------------------

  MAIN: SETB P1.0     ;(1)

  MOV 30H,#255

  LCALL DELAY ;

  CLR P1.0      ;(3)

  MOV 30H,#200

  LCALL DELAY   ;(4)

  AJMP MAIN    ;(5)

  ;以下子程序

  DELAY: MOV R7,30H   ;(6)

  D1: MOV R6,#250   ;(7)

  D2: DJNZ R6,D2    ;(8)

  DJNZ R7,D1   ;(9)

  RET        ;(10)

  END        ;(11)

  这样一来,我每次调用延时程序延时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大致都是0.13S),如果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灯亮后延时时间为0.13S灯灭,灯灭后延时0.1秒灯亮,如此循环,这样的程序还能满足要求吗?不能,怎么办?我们能把延时程序改成这样(见表2):调用则见表2中的主程,也就是先把一个数送入30H,在子程序中R7中的值并不固定,而是根据30H单元中传过来的数确定。这样就能满足要求。

从这里我们能得出结论,在数据传递中要找到被传递的数,很多时候,这个数并不能直接给出,需要变化,这就引出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