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2和DDR3内存的创新电源方案
双倍数据速率内存(DDR)和DDR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在很多计算和嵌入式应用中非常流行。该技术最初由美国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JEDEC)发起,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DDR内存规格逐步发展,并在2000年到2003年间陆续发布多个版本,最终形成DDR1和DDR SDRAM。
从那时起,采用DDR2、甚至最新的DDR3 SDRAM的新设计让DDR SDRAM技术黯然失色。DDR内存主要以IC或模块的形式出现。如今,DDR4雏形初现。但是在我们利用这些新技术前,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如何对这些新的内存系统进行供电,以及这些内存系统如何与其余的终端产品配合工作。
DDR为什么重要?
DDR2在面世时作了一些修订,从而实现了更快的时钟速度以及超过400 MHz的性能。随着行业的发展,DDR3可以支持数倍于时钟的速率,因此可以满足提供更高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带宽(64 bits)的更高性能要求。同时,诸如缓存预取以及其他的创新型方法改善了其在动态工作时的表现。
例如,因为其持续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数千兆赫兹,因此高性能超大规模集成(VLSI)处理器只可与DDR3内存一起工作,并且低延时需要系统不断有数据流入。不出所料,与微处理器、FPGA和ASIC芯片一样,这些存储系统的供电电源的选型及设计变得非常重要。
DDR和电源
由于DDR3的额定供电电压为1.5V,DDR2为1.8V,DDR则为2.5V,所以与DDR2模块相比,DDR3内存的功耗有了很明显的下降,约为30%。1.5V的供电电压和DDR3 芯片最初采用的90纳米制造技术相得益彰,而最新的DDR3的额定电压仅为1.35V。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芯片尺寸下降,电压也需要在工艺进步的同时进行变更。我们发现,板级电源正在朝着低电压、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当内存稳定性成为首要的考量因素时,根据JEDEC的规格,在诸如服务器或关键设备的应用中,1.575V的最大推荐电压应视为绝对的最大值。此外,JEDEC还规定,内存模块在导致永久性损坏前必须可以承受高达1.975V的电压,即使这些模块无需在这一电压水平下正常工作。
工艺尺寸的下降决定了所需电源轨的物理特性、所需的精度和准确度以及分辨率。内存常常伴有密度问题,DDR也不例外。
快速浏览厂商的数据手册后可以发现,如今电源轨的精度需小于0.075V,而且在即将面市的DDR4中,在全温度范围内,电源的精度将会小于0.05V。
最近,一个连接微处理器和内存系统的内存方案要求频率-功率调整功能,简而言之,是指要求电压根据工作频率的差异不断变化。从内存供应商的数据手册可以看到,VDD和VDDQ的电压差必须始终在300mV内,VREF则不能超过0.6×VDDQ。
内存本身并未进行大量操作。当内存连接到与其相连的系统的其他部件时,电源系统的复杂性有所增加,以优化和保护系统。这样的目的是确保可靠性并减少功耗,并消除系统中的造成潜在电路和闩锁效应的因素。
如果系统仅由DDR内存构成,考虑其供电电源设计,要求多时序控制、高精度的电源已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这给电源设计带来了挑战。随着工艺尺寸的下降,开发出更具优势的新技术,而不是重新设计电源硬件,从而提高重复使用率,缩短设计时间,这必定会大有裨益。
随着内存及其连接的所有VLSI器件(包括处理器)复杂度的提高以及尺寸的下降,电压也降至系统所需的伏特值。正如最近遇到的一个现实的系统需求案例一样(如图1所示),电源系统所面临的要求日臻复杂。这个案例事实上还是相对简单的电源系统,仅仅5路电源,而现在,10路、20路电源的系统也比比皆是。
如今,很多处理器往往需要多路供电,所以在使用DDRx内存并连接其它VLSI部件时,针对开启/关闭电源的时序和延时功能必不可少。和连接至内存的其他器件配合工作时,内存定序、上升下降时序、电压精度以及启动和关闭压摆率,这些都至关重要。而且电源与系统的通信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从设计概念、产品应用在到它的衰退期,如何保证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有市场,并对市场反馈作出及时的修改成为厂商非常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较之厂商原先预计的生命周期,如今内存和VLSI器件的变化来得更快。
产品在自身软件控制下对电源特性进行修改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当数字软件工程师对电源小组提出此类要求时,有哪些方案可供设计人员选择。要知道软件工程师习惯通过安装在PC机上的调试软件来开发和调试电源。
当然,这样的功能需要通过可承受的方式进行复制,不仅能集成至产品,而且通常无需很多时间进行设计。这种一站式的设计常常需要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数字
- 基于USB2.0和DDR2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03-19)
- 高速图像处理系统中DDR2-SDRAM接口的设计(06-23)
- 基于CYUSB3014 USB3.0总线开发技术(02-25)
- 相变化内存原理分析及设计使用技巧(10-02)
- 支持工控计算机设计的宽温内存iDIMM(11-07)
- DDR布局方法对比(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