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国内微控制器应用规模及未来竞争格局

国内微控制器应用规模及未来竞争格局

时间:05-14 来源:网站整理 点击:

  MCU微控制器是各种系统控制的核心,是各种系统活动的发源地,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通信等领域。MCU 应用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型产业的核心与基础;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引擎;也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力支撑。

  一、MCU微控制器应用范围极广,商机非常庞大。

  MCU应用广泛,市场广阔,但由于近几年全球经济景气不佳连带终端市场需求,再加上MCU平均价格持续下滑;MCU市场也开始了小幅度的增长。分析机构预计2015年全球MCU销售额仅增长4%,达166亿美元,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 亿美元。

  

  中国MCU市场规模尤其巨大,增长速度国际领先。2014年中国MCU销售额为283.2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MCU销售额将超300亿元,到2018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390 亿元。

  

  二、MCU 分类:

  按用途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根据总线或数据暂存器的宽度分为8、16、32位MCU。市场从低阶至高阶产品,大致也是以8、16、32位元的市场来区分。

  从营收及增速看,2014年8位占整个MCU市场销售额的39.7%,32位占比达38.5%,成长率分别为0.7%、16%。虽然8位MCU的出货量同比增长还维持在5%左右,但由于产品平均价格的下降,其总销售额没有太大增长。在一些应用领域,独具特色的8位MCU仍有较好的发展势头。

  8位技术简化了产品设计,并降低了材料的清单成本,其持续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整合新功能的能力。并非所有应用都具备图形显示或者需要传输大量数据,而且每天都有之前从未采用、新的8位应用被设计出来,具有很强劲的需求,对于成本、尺寸和功耗敏感性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8位在价格方面始终具有优势,市场前景仍将巨大。而从趋势看,国外厂商逐渐升级至32位从而逐步放弃8位市场,这对中国MCU厂商来说蕴藏着重大机会。

  目前半导体增速放缓影响不了8位MCU的地位, 未来8位和32位将以互补性的组合占据MCU领域。此外,16位产品面对8位和32位MCU的"双向夹击",将逐步消亡,这已成为大部分MCU厂商的共识。

  三、中国MCU 应用市场及竞争格局

  从营收看,2013年中国MCU应用最大市场是消费电子,目前中国是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和最大消费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电子在中国生产,市场对MCU需求等级不断提升,未来几年中国消费电子MCU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其次是计算机与外设和汽车电子市场,特别是汽车电子更是MCU增长稳定的黄金期。随着中国社会购买能力提升,人们对汽车安全、智能、环保的重视,对汽车电子化设计需求在增多。预计2015到2020年,每年汽车电子MCU市场将以10%-15%速度增长。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超过50家以上的厂商推出各式MCU产品,以应用在不同的领域。除了瑞萨、NXP、Microchip、TI、ST等国际大牌厂商外,还有韩国三星。我国台湾的盛群半导体、义隆电子、松翰科技等厂商;本土也有20家以上厂商:如上海海尔、中颖电子、比亚迪、深圳中微、宏晶科技等。

  据2014年统计,中国国内市场的前2大MCU厂商分别是瑞萨电子、飞思卡尔半导体(现被NXP收购),国内的中颖电子、炬力和我国台湾的盛群半导体、义隆电子在各自特长应用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虽然MCU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随着国内MCU厂商不断增加,同类产品不断增多,国内MCU产品同质化竞争以及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尤其在通用MCU市场竞争更激烈,芯片本身的差异化越来越小,厂家必须在软件、解决方案和应用方向上体现产品价值,避免陷入价格战。全球MCU产业版图正在随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酝酿新的大变动,而能有效掌握移动设备及物联网MCU商机的国内、外芯片供应商,肯定将有机会笑到最后。

  四、MCU市场趋势

  1. 32位元MCU将成主流

  丰富的生态系统资源促进MCU内核高度趋同。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兴应用快速发展,未来32位MCU是市场主流。系统厂商出于自身的研发 效率和管理的需要,将自动选择性价比高和容易获取设计资源的内核。因此既满足厂商上述要求又具有丰富生态系统资源的ARM 系列内核成为32位MCU的主要方向,其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大且大者恒大。未来的MCU市场,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残酷价格战和产业整合不可避免,并将持续加剧。

  2. 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高精度、高稳定性MCU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除了对传统领域现有MCU系列产品进行更新、升级外, 未来新兴应用领域如低能耗电机控制、便携式医疗设备、高精度工业仪器控制、特殊工作环境电子控制、精细动力控制等,对产品可靠性、鲁棒性、稳定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物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