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干货!纳雷科技总经理谈基于24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配置方案

干货!纳雷科技总经理谈基于24GHz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配置方案

时间:06-22 来源:汽车创新港 点击:

高档的汽车上安装BSD方案了。说到应用,在24G海拉仍然是老大的位置。在77G主要应用于前向防碰撞、自动巡航、制动AEB系统。使用情况来看,仍然是24G标定上比较容易,77G的比较复杂。

  从24G应用场景来看,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24G的频段划分,可以提高国内车辆道路行车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24.25和26.6G频段划为短距离车载雷达设备的使用,满足电子设备对无线电频谱之间的要求。77G国内也在讨论制定标准,目的是希望牵引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77G标准什么样,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真正看到一个结果。

  毫米波雷达国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产品和标准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产业链尚未成熟,仍然有很多路要走,在国外雷达已经走了几十年的历史了,国内起步是近两年,特别是2015年和今年投入的厂商较多。

  从整体来看,人才和经验不足仍然是很大的挑战,比如说需要丰富的雷达系统和毫米波射频设计的经验和能力。一些集中在研究所和军方的雷达里面,另外就是在国外厂商的手里面,导致了这方面人才比较缺少。

  投入相对比较高,设备需要从国外购买,特别是测试设备,还有一些生产设备。我们做过一些经验,可以供大家分享。比如说一条24G生产线投入至少千万以上,有时候可能更高。关键是投入以后能不能使用,能不能产生价值还未可知。目前国内在这块批量生产发挥生产线的价值还是有比较大的挑战。

  生产设备需要定制。这些设备生产的时候往往不像标准的器件有标准的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好多标准需要定制,花费高的原因在这里。生产线如果说全了,所有成本加起来更高,甚至几千万都有可能。生产设备是批量生产的试制、测试、校准,包括测试设备,标定、材料分析等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目前缺少77G的生产和工艺,国内生产加工77G工艺相对比较少,只集中在很少的厂家手里面。国内产业链环境还有待于提升。

  最后,开发周期相对比较长。一般一款毫米波雷达开发周期要到12个月以上,是指从设计、算法稳定到最后使用,12个月有一定基础去做,如果没基础,从刚开始去摸索,估计周期会更长。还要稳定周期,有的时候可能长达将近两年。为什么时间这么长?可能刚设计的时候,通过静态的测试,动态的测试,上车测试,还有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测试,对一些厂商和企业来讲是投资巨大的。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方案,从目前使用情况来看,我们推进的方案是主流的1+4方案,构成一个高级辅助驾驶一套比较好的方案。后面两个检测后方,比如说BSD、变道辅助等雷达使用。前向为什么还要加两个,前段时间特斯拉出一个事件,特斯拉在配备的时候只有一个前向的雷达,在这个事件当中如果前向配置两个短距的雷达,有一些短距雷达和长距雷达互补,有可能减少这种事件的发生甚至避免。

  这是我们主推纳雷辅助驾驶的方案,目前业界主流的高级辅助驾驶方案,首先是硬件配置,一个长距离雷达加四个短距的,构成整个基础。还需要相关的视觉,加上超声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对数据特征进行提取,比如说360环境感知,在100米范围内的目标检测位置、速度、角度这些信息,对信息的提取。提取以后要进行数据融合,比如说运动目标、跟随算法、地图融合,高精度地图融合以后,最后一步就构成车辆控制,控制里面构成算法构成和汽车底盘的控制。
  在算法控制这块,一般业界有两种,一是基于因为好多车厂协议是不开放的,控制要产生机械性的控制,对机械性控制国内也有一些厂商在做。二是如果车的协议开放了,电动车发展相对比较快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对车直接进行控制,这种情况可能更好,也许以后的发展就是对车直接的底盘控制,可能是未来高级辅助驾驶重要的方案。

  重点介绍一个使用安装位置BSD,目前使用量相对比较大,包括在国内很多车已经使用了,特别是后向防碰撞,因为超声波的距离太短,需要更长的距离进行后向防碰撞、盲点检测这类的应用。主要还是靠后端的雷达,一般使用和车身控制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后端有车或者有人的时候,在左边的后视镜上面有提醒,比如说倒车或者开门的时候,这个灯会闪。

讲到前面的方案,今天主体是讲24G,24G也有一些雷达的配备方案,比如说前向和后向,前向在24G方案上也有相关比较成熟的方案,前向是基于CAR150的方案,最大的测试距离乘用车达到100米左右,在一些城市道路上的车已经够用了。同时配置短距雷达CAR70。,目前CAR70采用主流的1发2收的方式,CAR150采用多发多收的方式,这个主要是考虑精度要求相对比较高,距离上进一步保障。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