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处理器发展史,与英特尔还有这段故事?
著名的硬件论坛Tom's Hardware在当年的评测中十分兴奋地表示:"The Pentium MMX is now a completely obsolete CPU!"又说:"The K6 is faster than any current CPU under Windows 95 and will probably be just as fast as the Pentium II at the same clock speed."由此可见,AMD在微处理器领域对Intel第一次正面交锋,完全不落下风。
5
但是,Intel毕竟不是等闲之辈,它仍然是微处理器市场最领先的领导力量,PII(我就这样简写奔腾了哈)仍然拥有足够的与K6对抗的资本。就在K6发布之后,Intel突然宣布退出Socket 7市场,转而推出了具有专利保护的Slot 1主板,与AMD及其他厂商正式决裂。
这个举措在当时令很多人都非常迷惑。当时的Socket 7非常成熟,普及率非常广。但是,它是完全开放的规范,因此就意味着各厂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推出自己的产品。这对Intel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由于Intel的研发能力突出,每次Intel在Socket 7平台上推出新品之后,身后就会引来一批包括AMD、IDT、Cyrix、Rise等在内的追赶者,并且制造出各自的兼容产品来与Intel争夺市场份额。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会做,因此Intel转战Slot 1,其实就相当于断绝了其他厂商的兼容路线。
AMD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开始在Socket 7上连续刷新自己的K6产品线。从233MHz的Nx686开始,到300MHz的Little Foot、350MHz的Chomper、550MHz的Chomper Extended,这些产品在短短的1年多内先后上市。以Chomper为代表的K6-2新架构,还增加了AMD独有的3DNow!指令集,与Intel的SSE指令集类似,大大提升了图形和多媒体处理所需的浮点性能。另外,AMD还随同K6-2一起提出了"Super 7"的新理念,就是"Socket 7+100MHz FSB+AGP"的集合,引来除Intel外的其他厂商效仿,Slot 1显得愈加封闭。而高性能的K6-2成了压死PII的最后一根稻草,PII在这个"频率即一切"的年代显得力不从心,Intel转而去开发新一代的PIII了。PII成为了一款相当短命的主打产品。
1999年初,AMD推出了K6家族的最后一个修订版本K6-III,晶体管数量达到了2140万,是K6-2的两倍多,同时还加入了用于节能的PowerNow!新技术。就在4天之后,Intel的奔腾3正式发布。K6-III虽然性能表现仍然不错,但毕竟已经有些廉颇老矣,不适合承担与将来的PIII竞争的重大任务了。另外,已经在市的Intel入门级赛扬和高性能至强,也在不断对AMD造成威胁。在这种风云变幻的环境下,一代经典即将到来了。
K6-III
6
来卖个关子,说点花边新闻。
AMD的K6时期可谓是风生水起,但在其内部还是会有一些问题的,而这其实也主要来源于桑德斯本人。阿提克·拉沙曾经认为他的老板工作态度不佳:"He was not engaged. He would be upset if I called him too late in the evening or too early in the morning. I'm a 24/7 kind of guy."
而桑德斯的开支也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张变得开始无节制起来,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Mr. Sanders' increasingly lavish style also became contagious...It was an atmosphere, former employees say, that encouraged loose spending throughout the company."
桑德斯本人的管理方式也造成了公司员工态度的两极分化,既有十分忠诚的人,也让他和一些人产生了龃龉("created both loyalty and friction")。在20世纪末的一段时间内,AMD经历了一段人事和财政方面的困难期,但并不明显,从当时的大局上来讲,也并未产生大的消极影响。AMD仍然在微处理器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没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能阻挡它。
好了,言归正传。
7
1999年6月23日,AMD正式发布采用K7微架构的新一代处理器,系列名称"速龙"(Athlon)。
K7普遍被认为是AMD的黄金时代的起点。
K7,也就是速龙处理器,其内部总线采用了来自DEC授权的EV6总线,频率高达200MHz(当时Intel的竞品为133MHz),第一代的核心频率则从500MHz起步提升至700MHz。K7的前端拥有3个并行的译码器,后端则拥有非常鲁棒的乱序执行部件,以及一套非常先进的三发射超流水线FPU,从根本上解决了浮点运算的老大难问题。第一代K7/速龙采用0.25μm工艺制造,缓存系统则是128KB的内置L1$,以及片外的512KB的L2$。其接口规范则是Slot A规范,芯片组为AMD 750,这标志着AMD也不鸟Intel,开始单干了。
K7第一代"Pluto"刚上市就一鸣惊人,其同频和综合性能超越了Intel立足刚刚稳定的,代号Katmai的第一代PIII。仅仅5个月后,AMD马上就推出了K75,代号Ori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
- 一季度AMD全球处理器市场份额遭英特尔蚕食(07-01)
- 显卡市场份额之争 AMD逐渐让位NVIDIA(08-04)
- AMD 2016-2017 x86处理器路线图曝光(05-08)
- AMD结合显示与传统芯片力拚数据中心市场(05-18)
- 通过创新架构和电源技术提升处理器能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