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半导体产业报告及发展规划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每年都会出一份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相关报告,对美国乃至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概况说明一下,给半导体产业带来一个总结和指导。现在我们特意将最新的2017版本报告翻译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部分:产业前瞻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已经从1996年的1320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3389亿美元。在这期间,大约每年都保持着4.8%的增长速度。根据最新的2016年半导体产业预测,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销售额将会在2017年达到3460亿美元,2018年则为3540亿美元。
美国半导体产业占据全球半导体产业一半份额
众所周知。1982年至1988年,美国半导体供应商丢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上世纪80年代,美国半导体供应商的销售额大约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50%左右。
由于产业技术的转移和来自于日本半导体厂商的影响,1985年到1986年期间,美国半导体厂商大约丧失了19%的市场份额。
但是,即便如此,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半导体产业依旧迎来了复兴时期。由于DRAM技术的兴起和市场的巨大需求,市场对于尖端的微控制器和先进的设备的需求,尤其是存储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复兴。
以上种种因素,都刺激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在1997年左右重新达到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
时至今日,美国半导体产业依然拥有着48%左右的市场份额。现在欧洲和亚洲的半导体厂商也开始在这一产业中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美国半导体厂商呈现稳定的年增长
对于美国半导体产业来说,其供应商的销售额已经从1996年的609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639亿美元。几乎可以说是稳定的保持在每年5.1%的增长速度。对美国那些顶尖的半导体公司来说,这种增长速度与趋势尤其明显。
美国半导体公司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2016年,美国半导体厂商大约占据了48%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大多数的国家的半导体市场当中,美国半导体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一般都超过50%。
但是美国公司在日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公司在日本的市场占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从历史数据来看,情况也是如此。美国公司在日本市场没有那么高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领域拥有的很强的优势。
美国半导体制造商主要为美国公司服务
2016年,大约81%的美国半导体制造商为美国公司服务。这些制造商的总部都是设在美国的。而总部设在亚洲的半导体晶圆制造商,只在美国半导体市场占到了大约11%的市场份额。
美国半导体产业也支持本土的半导体制造产业
2016年,拥有晶圆制造能力的美国半导体公司会将大约46%左右的晶圆制造工艺放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亚洲地区成为第二大市场,只占到了大约33%左右的份额。
半导体为美国主要的出口之一
美国在半导体方面的出口总产值。大约为41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飞机、燃油和手机。半导体贡献了所有电子产品出口总额里面最主要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全球市场分布和消费者驱动力
终端产品和消费者,驱动了全球半导体销售的增长
全球半导体最主要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终端产品。消费者对于这一类产品的需求,主要分为对于家用电脑的需求以及移动设备的需求。但是,无论是哪一类产品的需求。在亚洲、拉丁美洲以及欧洲和非洲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始终是最大的驱动力。
终端产品的种类也驱动着全球半导体的销售
半导体技术的演进愈加频繁。这主要是因为,终端产品对于先进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驱使着半导体工艺演进愈加频繁。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半导体细分市场,主要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和MPU。所以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这些细分类别的产品大约占到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76%左右。
亚洲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半导体市场
根据数据显示,2001年,在全球各大区域性的半导体市场当中,亚洲地区作为其中的一个区域性市场,在半导体销售方面与其他的地区大致相当。当时亚洲市场的销售额大约在398亿美元左右。在2016年增长到了2080亿美元。
以下这些数据反映了电子设备制造商对于半导体的销售情况,这些厂商生产的电子产品随后会被运往全世界各地消费。
第三部分:资本和研发投入
维持美国半导体行业竞争力的驱动力
美国半导体公司(包括无晶圆厂)的研发和资本支出总额在2016年达到了569亿美元。1996年至2016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3%。投资水平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未受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 TOP25半导体厂商:座次排名背后的酸甜苦辣(05-13)
- 2011年半导体产业成长率预测下调为5%(08-09)
- 深圳半导体产业促进会:推进跑路企业重组(10-20)
- 预期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可超3000亿美元(12-08)
- 政府显示发展决心 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新阶段(01-16)
- 危机重挫半导体业 能否复苏下半年是关键(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