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世到技术特点,全面解读AMD翻身神器Vega GPU构架
一直以来,AMD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其产品相对对手英特尔、NVIDIA而言较为廉价,还有就是它的PPT一向作风高调,而等到实际产品时却给用户很大的落差。同时由于它的CPU性能显著落后于英特尔,而且在近十年的漫长时光里毫无追赶的起色;GPU领域也是长时间落后于NVIDIA,难于翻身,所以在业界就有许多人将AMD戏称为"万年老二"。
而最近,在CPU领域,我们看到了AMD的强势崛起,代号为"Zen"的锐龙Ryzen系列处理器如期上市,强悍的性能已经可以和英特尔分挺抗礼,而更低的功耗、显著的价格优势以及强大的后续潜力,感觉都会让英特尔有点措手不及。AMD可谓是打了一个翻身仗,重新回到了微处理器的一线,扬眉吐气了一把。
2017年,AMD也将在图形领域发力,代号为"Vega(织女星)"的新一代GPU架构即将降临,同样给图形市场带来较大的悬念。
Vega架构的前世今生
虽然顶级GPU价格昂贵,用户不多,但NVIDIA和AMD都竞相追逐"性能王座"的光环。比如,NVIDIA在大芯片、高性能的方向上一路到黑--原因很简单,高性能具有指标性意义,用户并不会对技术了解太多、也大多不会综合考虑,通常会简单地选择性能最强的一家,因为这么做肯定不会出错。
在前面的几年,AMD一度以多芯片、注重性价比的方式为产品哲学,但事实是它的市场份额一路下跌,在2015年三季度,它在独立图形市场的占有率惨跌到只有20%,出现NVIDIA一家独大,AMD濒临出局的局面。
在这一阶段,AMD境况糟糕,幸亏它接连拿下索尼、微软、任天堂三家游戏主机的图形芯片定制业务,这更多是有赖于灵活的方案定制和性价比优势,而NVIDIA则放弃了这个市场,它走向更广阔的通用计算领域,并成为挑战英特尔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AMD与微软和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英伟达封闭的方案不同,AMD倡导建立起开放性的OpenCL通用加速方案,并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它所欠缺的是,是一款能够具有与对手顶级产品匹敌的利器。
痛定思痛,AMD决意在新一代架构中另起炉灶,重新回到高性能的正确轨道上来,只是这个旅程并不顺利。早在2014年末,AMD在一些内部会议中就透露在开发一款名为"格陵兰(Greenland)"的新一代GPU架构,这款芯片将采用14纳米,TDP热设计功耗在250W级别,而它的每瓦性能达到Hawii(夏威夷,Radeon R9 290 系列)的两倍以上!不过在后来,我们并没有看到格陵兰的消息。当年底AMD带来的是代号为"Tonga(汤加)"的新核心,内核架构从夏威夷的GCN 1.1提升到GCN 1.2版,但这也只是小幅度的改良,并没有涉及架构的深度改变,很多用户就将"汤加"理解为"夏威夷"的换名马甲版。
2015年末,AMD推出代号为Fiji(斐济)的核心,它的内核依然是"汤加",只是改用HBM1高带宽显存、减小了体积,内核架构提升到GCN 1.2+,但性能依然提升不大,且功耗较大的毛病并没有克服。直到2016年中,AMD接着推出持续改良的"Polaris"架构,而这时DirectX 12开始在新一代游戏中获得应用,Polaris的良好支持让它在新游戏中增色不少,也得益于此,AMD在图形市场的份额才小幅度提升到接近30%左右。
而在这期间,NVIDIA先后凭借Maxwell(麦克斯韦,2014年)、Pascal(帕斯卡,2016年)架构不仅占领了性能王座,更是凭借良好的性能功耗优势、通用计算性能以及强势的整体营销,获得市场的绝对主导权。
第一,毫无疑问就是相对孱弱的架构性能。比如Polaris架构的RX480处理器,像素渲染速度只有35.8GPixl/s,而同期NVIDIA基于"帕斯卡"的GTX1060处理器比它快了一倍、渲染速度高达72.3GPix/s。在如此巨大的性能差异面前,AMD自然无力推出能够与NVIDIA抗衡的旗舰产品,退出了对显卡性能风向标的角逐,用户的选择天平不可避免朝向NVIDIA倾斜;
第二,GPU功耗的偏高、每瓦性能指标偏低,即便Polaris改用格罗方德(GF)的14纳米工艺,功耗表现也并没有提高多少。显然,这主要是Polaris架构、或者说AMD GCN显卡架构存在的根本问题-我们很容易联想到,AMD在CPU架构上也是同样的表现。
既然如此,AMD要想在图形市场打一场翻身仗,除了推出下一代高性能的微架构与英伟达硬碰硬以外,没有别的捷径好走。而它接下来要推出的,代号为Vega的能否承担这样的使命,给外界留下了很大的悬念。
Vega架构的四大特点
Vega架构是拉加·库德里(Raja Koduri)回炉AMD的首期之作。拉加·库德的职业生涯始于大名鼎鼎的S3 Graphics,后来进入ATI公司并成为图形技术的领军者之一。2009年AMD并购ATI,给业界带来很大的波动,拉加·库德里此时担任图形业务的首席技术官,不过并购不久就被乔布斯挖走、为苹果公司研发新一代图形处理器。不过在2013年4月,他重新又回到了AMD、重新执掌图形技术部门,负责新一代产品的开发-值得一提的是,AMD现时大火的Ryzen处理器架构,主导者也是从苹果重新回炉的Jim Keller,而当年他是K7和K8架构的架构设计者,一手打造了AMD处理器的辉煌时代(遗憾的是,Jim Keller已于2015年9月从AMD二度离职)。
拉加·库德里回到AMD之后,被任命为视觉计算企业副总裁(Corporate Vice President of Visual Computing),同时负责GPU的硬件开发以及软件平台设计。之后的Fijii、Polaris两代改良架构都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我们也得见此后AMD的图形业务缓慢回升,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但GCN架构使然,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因此,新一代的Vega架构让外界报以很高的期望。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
- 一季度AMD全球处理器市场份额遭英特尔蚕食(07-01)
- 显卡市场份额之争 AMD逐渐让位NVIDIA(08-04)
- AMD 2016-2017 x86处理器路线图曝光(05-08)
- AMD结合显示与传统芯片力拚数据中心市场(05-18)
- 通过创新架构和电源技术提升处理器能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