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并购就想成为世界级芯片巨头,赵伟国实则瞎操心?
"现在排名世界第一的英特尔产值500多亿美金,紧随其后的两家大概都是在300亿美金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五六年后你还不能达到300亿美金,就进不了前三。"他又有些激动。
往大了看,赵伟国的"使命感"有着更为宏大的背景,2014年9月,中国成立1500亿的芯片产业扶持基金,在政策推动下,被外国技术和企业打压了数十年的中国芯片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
当然,理想丰满固然值得赞扬,但眼下的局势和挑战也不可忽视。
如赵伟国所言,紫光要进世界前三,要挑战的竞争对手颇多,在美国有一批像英特尔、GE、高通、IBM这样的老牌技术性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积累起优势。
赵伟国自承,紫光与之相比,在技术方面不具备传统优势,所以现阶段只能通过大手笔并购或投资的手段,在相关领域建立知识产权积累,通过资本买入场券。"知识产权这条道路是马拉松,别人已经跑了20公里了,我找了辆车,开20公里路,再下来和他一起跑。"这是赵伟国的设定。
除此之外,也有人担心,吞下了展讯、锐迪科等多家具备独立品牌的公司后,由于产业基础、运作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差异,紫光集团能否良好消化,又要怎样消化?
"至少在我们这个领域中,在中国的企业中,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海外并购等等,我想紫光应该是最成功者之一。"赵伟国回应道。
"因为第一,我只收购优秀的企业,第二,我们不轻易对企业进行整合,更多的是为这些企业打造生态,让他们之间形成协同。"
紫光集团的这个生态到底靠什么去建立?
赵伟国给出的回答是32个字:
充分沟通、充分信任;
团队建设、文化融合;
充分授权、充分激励;
目标管理、严格审计。
在他看来,集团的领导者就是首先要尽可能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机制,然后寻找最优秀的人去领导这些企业。"所以我是紫光第一人力资源经理。
- 大风来不来?集成电路产业“繁华”背后藏隐忧(10-12)
- 本土IC之怪状:牛叉的想分;熊孩子想合(04-29)
- “芯片是事业”,看紫光式凶悍大国企(11-08)
- 芯片之都的城市之争,北京誓要领跑?(01-12)
- 芯片制造商太“贵”,中国陷入严重的IC泡沫(05-04)
- 紫光:有资本,我们不靠政府也能活得很好(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