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坦言并购要诀,英特尔闻之“流泪”
紫光叫板产业龙头 一个问题打动英特尔
资本大鳄?并购狂人?科技土豪?国家白手套?一堆标签,被贴在低调的赵伟国身上。当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记者专访时,让我们很难将他和野心勃勃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在赵伟国看来,中国的科技企业普遍遵循着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重科技"路线,通过技术研发驱动内生增长;另一条则是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路线,倚仗商业变革重新创造增长动能。
"美国具有一批类似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尔、IBM的技术型公司,而中国缺乏的就是重科技企业。"赵伟国向记者直言道。
赵伟国坚信有资本纵深、市场纵深、人才纵深才能成就大企业,或许难以预测他下一个收购猎物是什么,但不难想象,身处如此烧钱而又快速迭代的高新产业当中,纵深发展的紫光重科技帝国才刚刚浮出冰山一角。
两年前,英特尔 CEO 科再奇(Brian Krzanich)造访清华,希望从紫光手中加价收购展讯。刚将展讯收入囊中的赵伟国虽然颇感意外,但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和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巨头intel结盟的机会,赵伟国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1985年高通成立的时候,英特尔投资了高通,成为高通的二股东会怎么样?"赵伟国显然摸准了英特尔的脉,在PC向移动互联时代转型中落伍的英特尔急于寻找新的突破口。
"我说你再想一下微软,如果当初不是自己做,而是投资雅虎、投资谷歌,对苹果有更多的投资,甚至跟着再投资Facebook,而不是收购他们,今天的微软会怎么样?答案一定是今天的微软比谷歌还强大。"赵说起当日场景言犹未尽。
这句话显然引起了intel的重视。
几番过招后,双方情投意合。2014年9月26日,英特尔宣布斥资90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获得紫光集团旗下北京紫光展锐20%的股权。这在英特尔的企业发展史上都实属罕见。
中国电子产业一直存在着"缺芯少屏"的问题。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IT产业对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巨大,但国产产品仅能满足约20%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表示,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额,在普及率极高的智能手机行业,包括CPU、存储器、各类感应元器件基本依赖国外企业。可以说,补强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短板迫在眉睫。
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领导的健坤投资集团,最终在股权结构上,清华控股占51%,健坤占49%,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对赵伟国给予了高度信任,他先后担任集团总裁、董事长。
在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的6年多时间内,这家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在2011年确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紫光集团旋即在集成电路产业掀起了一系列并购。
2013年6月,紫光集团以每股28.5美元的价格向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全资收购邀约,并最终以17.8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一年后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
"要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地看东西,但只像古董商人一样出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旦出手,饿虎扑食。"赵伟国向记者坦白自己的并购要诀。
产业链并购整合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展讯首次跻身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前十名,营收达18.8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含了锐迪科(RDA)约3亿美元的销售额。
随着下游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全球芯片产业面临增长瓶颈,领头羊高通和联发科均出现下滑迹象。
虽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但紫光的进入已经成为巨头们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到了27%,估值从27亿美元到现在的80亿美元。而同期高通的市值从1300亿美元下降到800亿美元。联发科的市值从220亿美元变成了110亿美元。"赵伟国说道。
资金来源?到底差不差钱?是赵伟国被外界质疑最多的问题。赵并不否认紫光集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15年2月1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称国家大基金)、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紫光集团在京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内,国家大基金给予紫光集团不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与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达到200亿元。手握国家大基金、政策性金融授信以及英特尔的资金,紫光挑战行业龙头的底气更加充足。
突然闪耀,紫光从在门外汉成长为领导者,不过两三年光景。当前紫光集团已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年芯片出货量超过10亿颗,其中手机芯片出货6.5亿套。
更宏伟的目标已经在赵
- 英特尔总裁唱衰晶圆代工业(02-23)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
- 中国正探寻如何快速进驻HPC芯片领域(03-23)
- 业界不惧英特尔3D晶体管来势汹涌(05-09)
- 第一季度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05-20)
- Q1全球20大芯片厂商排行榜出炉 英特尔夺回优势(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