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介误入政治禁区,联发科作何打算?
iconductor)、赛灵思(Xilinx)、博通(Broadcom)、辉达(NVIDIA)5家,台湾仅有联发科一家,但大陆已有展讯及海思两家,也显示台湾IC设计业并未明显领先大陆,工研院对产业的判断非常接近事实。
更可怕的是,中国全面拉拢国际半导体大厂进行技术授权与合资设厂,动作之大、布局之深,更已预告中国业者早非昔日吴下阿蒙,未来中国半导体业的全面跃升,已是不容忽略的现实了。
例如,高通在贵州成立伺服器晶片合资公司,恩智浦(NXP)与北京建广成立电源管理合资企业,超微将CPU技术授权给天津海光企业,IBM将PowerPC晶片技术授权给大陆学研机构等,这些都是全球最高端的半导体科技,而台湾事实上连这类的技术都没有。
IC设计业认政府不合理
吁政府建立审核机制
"连差距明显的晶圆代工及封测业都可以开放给中资投资,但没有明显领先的IC设计业,却全部列入禁止之列,这不是凸显政策上的不合理吗?"顾大为说。
此外,顾大为也认为,产业界要求的只是大家针对事实做合理的政策讨论,有条件允许申请并不等于全面开放,而且是在不影响控制权与经营权为前提,政府当然可以针对国家安全、资讯泄露等问题,进行最后的审核,通不通过的决定权在主管机关身上,但是要有一套机制,不能无限上纲。
联发科的这些呼声,不仅基于企业实际运作的需求,更有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现实挑战。尤其是7成以上业绩来自中国的联发科,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及影响力日益扩大下,加上近来中国加紧对全球半导体业的投资布局,正展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与参股等动作,目标都是希望拉拢技术领先的企业,缩短本身的学习曲线,达到本地供应取代进口的目的。这一连串的动作,自然都让蔡明介逐步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例如,即使联发科在4G晶片明显领先,但未来在5G领域,中国的影响力无法轻忽,包括在专利数量与标准规格上,中国业者已积极参与介入,甚至很可能强力支持本地IC 设计业如海思、展讯等,这些作法,对联发科的冲击最直接。
根据中国大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在全球5G关键技术领域中,中国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部分通信厂商的专利实力已可以跻身全球列强阵营。换句话说,在未来5G专利实力上,将不再只是传统强权如高通、三星、易利信等企业,还包括大陆的华为、中兴、大唐等新势力,联发科想在5G晶片研发上有所突破,也有和大陆合作的实际需要。
两年前,蔡明介代表台湾参加国际半导体会议,谈到台湾过去60年,已逐渐从农业、轻工业演进到科技产业的过程,他并以早期农家的水田、甘蔗制糖到晶圆厂房三张照片,来凸显这三个演变过程。
而这三个阶段,正好也是蔡明介成长过程中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出生于屏东南州乡的蔡明介,从小就帮忙种过稻子、甘蔗及香蕉,举凡下田插秧、除草施肥等都做过,而当他开始读书时,"发现当时父母在糖厂工作的小孩,便当带的菜都比我们的好,这其实也代表着台湾往轻工业发展,当时把蔗糖加工后外销,是台湾最早期的工业产品。所以那时的制糖业,应该就有点像是现在的科技新贵吧!"
当时,蔡明介还把稻米与电晶体的价格做对比,"100克的米饭大约值0.1美元,这个格至今一直没变,而在一九八○年,100颗电晶体大约就值0.1美元,但到了二○一三年,由于摩尔定律的推动,内含500万颗电晶体的IC,才能卖到0.1美元,33年间,已经跌价到仅剩5万分之1了。"
半导体业不断进步,也让当年因缘际会进入这个行业的蔡明介,想要有一番作为。有感于当年自己进入职场,台湾本地没有大企业,毕业生都要出国念书,去英特尔、德州仪器等大公司工作,因此在创办联发科时,蔡明介与卓志哲等创办人,都希望联发科未来可以打造成一个国际级企业,让年轻人不用出国,也可以有参与国际市场的舞台。
如今,联发科已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IC设计公司,也确实成为许多台湾年轻人最想进入的企业,但蔡明介也深知,企业只有不断往前进,否则,就只能残酷地面对一代拳王的魔咒。
从小在农家长大,蔡明介特别喜欢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联发科公司旁种了许多树,例如茄冬、枫香、樟树等,都是他挑选出来最喜欢的树种,10年来这些树木都已长得粗壮,蔡明介也喜欢在吃过饭后,在这个他称为是"联发科的维也纳森林"中,小小散步一下,也想想公司的策略与布局。
"说实在话,小时候在乡下,根本不曾想像过,有一天我会当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可以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难得感性的蔡明介,无法预测下一个20年联发科会呈现什
- 芯片供应链:高通MTK“抢食”传统路由(04-07)
- 面霸是怎样炼成的:我的联发科之路(上)(04-15)
- 明年复明年,无线充电一再被“晃点”(10-06)
- IC业集中化趋势加剧,这次的主角是联发科和奕力(07-31)
- 代工厂陷最惨烈一季:台积电、联发科真想跳楼(08-09)
- 瑞昱IC设计逆势增长:大陆,亲人啊(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