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的江湖 | 忆当年200K代码联调成功的默契
平心而论,华容觉得自己与华萍之间还谈不上"默契",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词只属于当年那个team。是她在转行之后,加入的第一个开发团队-中鼎公司中文版ECR的项目组。
团队有5人:项目经理1人,负责项目的整体进展;硬件工程师1人,与项目经理直辖,负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三个软件工程师:林杰森,毛志勤和华容,三人分别负责底层函数及驱动、应用层数据处理,用户界面处理。
当时,这个软件工程师组是个全新的团队-三人基本是前后脚到公司,相差不到一周;就产品而言,三人几乎都是白纸-没有ECR产品的从业经验;全新的项目-市面上当时是舶来品的天下,高价位,冷面孔,冷冰冰的数码管显示着形状怪异的符号,令习惯于方块状图形文字中的国人对其既爱之有恨之;这就是项目的背景和团队的使命。
那是一段纷争不断并且收获颇丰的日子:由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可参照的仅是一台样机和一本说明书,因此,三人之间口角不断,时而为了一个操作流程,或者一个界面的显示内容挣得面红耳赤;时而又因程序编写的风格,或者算法思路的不一致而相互挑剔和"挖苦"……这样磨合近两个月,这个原本嘈杂的团队安静了下来,因为困扰这个团队工作的纷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互间的默契:
1、桌面上谈分歧,各抒己见,然后以2:1的民主方式敲定方案,当然,也有1:2取胜的时候,用事实验证,哪个方案更好。
2、放弃个性,统一程序的编写风格,包括变量的定义、宏定义的命名,函数的编写和接口的声明、各文件名称的定义方法等,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各自PC中的调试和编程环境的字体及字号的规格。因此,三个人的程序,在外人看来不但风格一致,而且思路相似,俨然出自一人之手。
在解决纷争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三人在编写各自程序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到其他二方面的需求,为彼此预留出合适的接口,而且尽可能用占用最小的内存空间和代码空间。
就这样4个月后,出自三个工程师之手,合计超过200K的代码,顺利联调,当代码被烧录到同一个芯片中,并且正常工作的时候,团队内部共同分享了"默契"的成果。
其后的工作,由于有了前期的合作,围绕ECR这个项目的程序工程文件,三人之间逐渐相互渗透,虽是各负其责,但在调试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却是相互沟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相互的修改意见,甚至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完善对方的代码,然后将最新的版本相互备份,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8个月之后,样机一经面世便震动行业。客户笑了,代理商笑了,总经理笑了,整个团队笑了。项目经理荣升技术总监,林杰森荣升项目经理,毛、华二人分别开始带自己的助理,一边带新人,一边完善产品的功能。但三人的工作依旧以ECR为核心,开展相关的升级和改造。
也许是华容的原因,在以后的研发岗位招聘过程中,取消了对应聘者的性别限制。关于这个条目的取消,华容是多年以后才得知。
后来的故事,颇为平淡,林杰森在任职部门经理不到一年便离职,之后不久,华容离职,毛志勤任部门经理。后来,三人偶有电话联系,相互感叹现在的team不好带,特别怀念当年的日子:工作中只有项目,没有性别,没有门第,没有背景,相互信任到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
这就是关于默契的故事。华容曾经对华萍零星提起过这个故事,当时她的反应是羡慕不已。
- 《51的江湖》:以小说体的形式讲解技术(02-25)
- 51的江湖 | 被隐藏的BUG(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