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地方密集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地方密集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政策

时间:10-20 来源:3721RD 点击:

9月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而地方层面,继去年北京出台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后,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出台百亿产业基金,由政府主导示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扶持地方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是以半导体材料为介质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的产业,也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与此对应的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面临对外依赖度高的问题,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上获悉,湖北3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即将正式设立。以"武汉芯"为样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相关企业和学界人士,解读新一轮政策扶持下,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成电路追赶突围之路。

"武汉芯"再突围

"‘武汉芯’起步比较早,从2000年初开始就在筹划,2006年湖北投资了武汉新芯。"武汉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主任邹雪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三大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整体产业规模的近90%。目前,国内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都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武汉东湖高新[3.33% 资金 研报]区官方资料显示,武汉目前有一条中西部地区仅有的全国资12英寸晶圆生产线,和北京、上海、深圳一起,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布局的集成电路产业四大基地。目前,高新区已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相关企业近50家,2013年总产值30亿元,其中有芯片设计企业30余家。武汉是国家新一轮振兴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支持的四个区域之一,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武汉一家集成电路核心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对北上深地区,武汉还有不小的差距,虽有几十家企业,但企业规模比较小,另外产业方向很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也没有聚焦。

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缪向水表示,新一轮振兴集成电路产业,对于武汉来说是再突围的好时机。国家层面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武汉来说是很好的机遇;而具体到地方层面,今年以来湖北省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分别出台了《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缪向水还表示,华中科技大学计划和武汉新芯以及东湖高新一起创建微电子学院,培养专业人才。

跃升门槛

湖北省的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实施"武汉新芯跃升工程",形成以芯片设计为引领、芯片制造为支撑、封装测试与材料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另外,2017年,全省芯片设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全省芯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武汉一家芯片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比较看好武汉的芯片发展,一方面武汉有一定的产业和人才基础,另外沿海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开始在武汉布局研发基地,这是一个新的趋势。他还表示,省市区的政策征集了很多企业意见,关键是怎么落实下来。

武汉新芯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新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方向。新芯是一家很新的公司,技术和管理不是很成熟,关于公司布局和方向都需要思考和摸索。

对于是否有必要布局完整的产业链,他认为要结合发展阶段具体看待。从短期来看,要赚钱的话没必要全部布局,比如封装要投入的资金就很多,可以先集中力量把制造或者设计先发展起来,然后再慢慢填补。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形成产业链。他还提到,同样是后起之秀的成都,已经初具规模,附近的绵阳还设有封装厂,产业链相对完善,对招商来说算是优势。

一份官方资料中还分析到,目前武汉的企业设计能力弱,核心技术少。30多家设计企业年营业额均不超过1亿元,一些是配套本企业系统应用为主要目标的自用芯片的开发;另外一些是面向通用市场应用的IC设计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受限于缺乏具备行业领导才能的产品规划人员以及自身的资金、技术瓶颈,产品多偏向低端,且与国内其他公司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此外,武汉高层次产业人才少,产学研对接产生的实质性效果小,未能真正发挥武汉的人才优势,更缺乏长期从事核心技术研发且能规划先进产品的战略和资本运作型人才。

地方版"大基金"猜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发现,在国家明确将集成电路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后,各省市也在着手规划落实本地区扶持政策,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四川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