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手机芯片业大局已定?看英特尔和海思如何翻盘

手机芯片业大局已定?看英特尔和海思如何翻盘

时间:05-24 来源:凤凰科技 点击:

6月2日,博通宣布退出手机基带芯片市场,相关部门将出售或被迫关闭;6月4日,在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高管称,"凡是高通进入的领域,英特尔都会进 入";6月6日,华为旗下海思半导体发布了支持LTE的整合芯片麒麟920。在6月初,这几个接连发生的事件折射出当下手机芯片行业的激荡变局。

手机芯片竞争焦点:基带、综合体验和整合度

作为移动设备的大脑,芯片是智能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意义上的芯片指的是应用处理器(CPU),其好坏可以粗略的使用频率高低来衡量。但到了移动芯片领域,芯片好坏,远远不是频率高低那么简单。

对现代智能手机而言,应用处理器(CPU)只是芯片的重要部件之一,负责处理通用计算。除此之外,基带芯片(Baseband)负责处理蜂窝信号,让手机可以语音通话、使用数据通信;图形处理器(GPU)负责处理图形显示;还有各类处理器负责传感器等简单任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手机CPU的性能,已经远远满足用户的需要了。CPU性能的提升对于手机整体体验的帮助,其实已经不大了。也就是说,在普通应用环境 下,同样的核数,1.7GHz和1.9Ghz的差别其实不是很大。至于手机上的大型游戏,更多的是依赖GPU(图形处理)的性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应用处理器进化的路线不是在主频,而是在精细的制程技术、64位支持等方面。但整体而言,应用处理器目前不是各家厂商竞争的焦点。目前竞争的焦点在基带芯片、整体体验和整合度。如果进一步扩大来说,竞争的关键点还包括参考设计等服务能力。

因为手机的连接属性以及移动网络制式的复杂性,基带芯片成为移动芯片研发中最难攻克的部分,也成为手机芯片市场的关键因素。

以通信芯片起家的高通公司,在该领域的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五模十频"基带芯片能够兼容2G、3G、4G所有主流的网络制式。凭借这一优势,高通成为 基带芯片市场的龙头。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3季度的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以收入计算,高通以66%的份额保持市场主导地位,联发科和英特尔分别以12 %和7%的份额跟随其后。

而基带芯片之重要也反应在了市场格局的变化中。凭借基带芯片优势,高通推出了整合有基带芯片、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的"骁龙"处理器。骁龙处理器被主流 旗舰手机广泛采用,更让高通奠定了移动处理器市场地位,其股价和市值近年来也一路上涨,甚至一度超过传统巨头英特尔。目前,高通和英特尔的市值在 1300-1400亿美元的区间,英特尔市值略高。

骁龙处理器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其整合度。整合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的整合度将大大降低手机生产的BOM(物料清单)数量,物料部件的减少不仅降低手机制 造的复杂度,提高稳定性,而且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对于大部分厂商而言,苹果除外,采用整合式芯片(Soc)是最好的选择。

除基带芯片、应用处理器外,由GPU、感应器芯片等部件组成的综合体验,也是当时手机芯片的关键点。GPU决定了手机的显示性能,尤其对于大型手机游戏和高清视频类的应用来说,GPU非常重要。目前业界对于GPU的一个竞争点在于4K视频处理。此外,低功耗的感应器芯片在苹果发布了M7协处理器之后,也备 受关注。这类感应芯片具备超低的功耗,能够完成向运动检测、待机状态唤醒等特定任务。

集中化洗牌趋势明显:高通联发科两强稳固

与传统PC芯片市场一大一小格局不同,移动芯片市场厂商较多。据Strategy Analytics的划分标准,移动芯片企业分为三类:

-- 垂直厂商:苹果、三星、海思

-- 全球厂商: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美满科技等

-- 亚洲低成本厂商:联发科、展讯、威睿电通、瑞芯微、全志等

该机构高级分析师斯拉万·昆杜佳拉(Sravan Kundojjala)评价道:"目前,诸如苹果、三星这类垂直厂商占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份额的20%以上。在全球性厂商中,高通表现良好,其它全球 厂商在垂直厂商和亚洲低成本厂商的夹缝间生存,比较痛苦。得益于在新兴市场的强劲表现,联发科和展讯正在迅速提升其应用处理器的出货量。"

尽管看起来厂商众多,但从格局变化来看,移动芯片领域正在重复PC芯片市场走过的路:集中化。在走向集中化的过程中,市场的洗牌非常残酷。6月2日,博通宣布放弃其手机基带业务,相关部门将会寻求出售或者被迫关闭。

在重资本、重研发的基带芯片市场,博通的退出主要是源于资本压力。据拉万·昆杜佳拉(Sravan Kundojjala)的研究报告称,博通自2007年以来,在基带芯片研发投入超过30亿美元,但该部分业务并无盈利。随着3G基带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