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规避开源CPU侵权风险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规避开源CPU侵权风险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09-24 来源: 点击:
2.专利权分析

开源软件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版权而是专利。和开源软件一样,开源CPU也面临着专利侵权的威胁。由于开源CPU开放了源代码,从而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收集侵权证据,引发专利侵权诉讼。与软件不同,集成电路从一诞生起就与专利制度紧密结合。专利制度给予发明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把发明创造作为一种财产权予以法律保护,以鼓励智力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然而,这种专有性与开源精神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很多开源许可证都明确禁止专利许可授权,其中以GPL许可证的规定最为严格。它规定:"任何专利必须以允许每个人自由使用为前提,否则就不准许有专利。"虽然GPL许可证没有直接反对专利,但它允许自由使用开源CPU专利的约定让专利实质上形同虚设。

作为掌握CPU领域大量核心技术和专利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的CPU相关专利数量很大,而美国对集成电路专利权的保护期又长达20年,极大地影响了开源CPU的发展。与著作权侵权不同,只要未经许可应用了拥有专利权的技术,即使独立开发也会被视为侵犯专利权。更为严重的是,CPU专利不仅禁止复制源代码,而且还保护思想和算法,无论用什么语言编写或表达方式如何不同,都有可能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由于开源CPU在传播、改进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人的劳动,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应用了已被申请为专利的技术,招致专利侵权诉讼。与著作权侵权一样,其演绎作品和最终用户也都会面临专利侵权的风险。但是,开源 CPU专利侵权的机会并不比专有CPU更高,只是由于开放源代码而更容易被发现。也正是由于开源CPU开放源代码,如果出现可能涉及侵权的设计就能够很快地被发现,从而剔除或者规避这些可能构成侵权的设计。

如何应对专利侵权威胁将成为开源社区、开源CPU开发和应用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设计时,开源CPU要从技术上规避专利,剔除侵权设计,同时也可以利用专利制度来应对专利威胁,例如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尽早申请专利,鼓励申请专利后在开源许可证下发布,即申请专利作为防御性工具;(2)尽早公开,将CPU设计思想或修改思路进行公开发表,专利权人必须在开源社区提出相关构思之前就提出申请才有可能获得授权,提高了专利被侵权的难度;(3)宣告专利无效,当开源CPU面临诉讼时,发动开源社区大量的技术人员,提出有效的推翻该专利的证据。

3.商标分析

利用商标战略可以很好地保护开源CPU,尤其是在许可证效力没有得到法律明确认可的情况下。开源软件在这方面发展得比较成功。在开源软件发展初期,为了保护开源软件这一定义、统一开源软件的标准,业内成立了OSIA,并且巧妙地应用了商标战略。判断一个软件是否属于开源软件,不仅要看发布者是否提供源代码,还要看附带许可证的内容,判断其是否属于开源许可证。凡是被认定为具有开源许可证的,都可以标注OS、OSI等商标,从而得到开源社区的认可。开源领域最著名的GPL、LGPL、MPL、MPL1.1等多种开源许可证都先后得到了 OSIA的认证。

开源软件领域所采用的商标战略很好地保护了开源软件的发展,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在2002年开源软件开发者 MySQLAB诉 Progress Software、NUSPHERE。虽然法庭没有作出GPL许可证效力的裁定,但MySQLAB通过MySQL商标得到了法律保护,对专有软件公司针对 "开源"的混淆策略作出了有力回应,在许可证效力没有得到法律明确认可的情况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开源CPU也可以借鉴开源软件的经验,通过商标战略得到法律保护。

在CPU市场上,开源CPU是对专有CPU的补充,开源CPU的出现和发展也为我国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和自主可控CPU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发或应用开源CPU必须详细分析开源许可证的条款,并认真分析研究可能会出现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尽早提出应对策略,尤其是在产品量产并销售前,要全面评估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避免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