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中国进入后谭军时代
时间:06-25
来源:与非网 王晓丹
点击:
昨日(7月24日),ARM总裁Tudor Brown携刚刚提拔为ARM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的吴雄昂正式亮相。这是吴雄昂首次以新身份面对媒体。此前,一直是其前任谭军负责媒体联络、政府公关等台前"外交"事宜,而吴相对十分低调,专注于ARM公司的在华销售业务。笔者记忆中,吴雄昂首次参与的媒体发布会,是谭军在ARM媒体发布会上的最后一次出场--那是为了庆祝ARM北京办公室揭牌,谭军和Tudor Brown是当然的主角,而吴则是协助其回答媒体问题。没有人想到,ARM中国管理层在那时或已昭示变局。
对于ARM公司而言,此次中国主帅易人是一次极其正常的公司用人调整。然而由于谭军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且具有出众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他和媒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昨日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即有记者询问Tudor Brown"谭军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其提问的方式、选择的语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气,都向Tudor传达了一个附带着感叹号的大问号:"谭博士汗马功劳,为什么现在猝然退场?!"
Tudor的回答平静且直率。"我们感谢谭军所做的一切。但当变革必须发生的时候,发生的速度越快越好。谭军在中国辛勤工作的7年,如同为ARM的中国事业奠定地基,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现在ARM的大楼需要继续往上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能迅速盖楼的人。我们认为Allen Wu(吴雄昂)是更适合这一工作的人。"
在随后吴雄昂的演讲中,他快速介绍了几个ARM中国的布局重点。其中,两点值得一书:
第一,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众所周知,国外的产业标准由大企业发起,并经过大企业阵营的多轮博弈决定输赢,因此,之前ARM也更多将精力花在对国内重点客户(例如中兴/华为/大唐)的跟进上,然而由于中国政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扮演的决定性作用,ARM已意识到自己的战略需要发生改变,因此,该公司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全球的产业伙伴资源,加强政府公关,在中国标准的形成之初即给予更直接的影响。
第二, 在上海投资成立"客户支持服务中心"(Support Service Center),迅速响应国内客户的技术支持要求。ARM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ARM也有调用其庞大产业链中软硬件资源的能力,因此他们具有一个" 赋能者"的能力。然而在中国,这还不够。此前,ARM公司虽然也有本土FAE,但是一来人手短缺,二来其技术水平难以应付中国客户的"高标准、严要求"。所谓"高"与"严",源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低"与"弱",他们希望从ARM得到更多实际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平台级别的IP。吴雄昂提到,联发科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即在于他们给了客户一套即插即用式的全套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于系统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无益,却直接节省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快了企业的产品上市速度,等于帮助企业"开源节流"。这一现象真实映射出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而那些研发能力较强的客户,由于越来越多采用ARM高端的ARM11、 Cortex以及Mali图像处理IP,他们在软件层面遇到的难题也越多。因此,无论是能力弱的,还是相对高的,ARM的中国客户都期望得到更多的服务。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ARM如果希望在中国加快发展步伐,它必然不能仅仅做一个"赋能者",还需勉力担任"咨询师"甚至"导师"的角色。据吴雄昂介绍,ARM公司刚从英国调来高级技术工程师常年坐镇上海的技术服务中心,希望借此缩短授权客户的研发周期,推进其商业量产,提升ARM中国区的销售收入。
可以想象,后谭军时代的ARM中国团队压力巨大。告别了以奠基、布局为核心的谭军时代,他们必须尽快进入创收、盈利的新阶段,用真金白银的营收数字,证明新团队的价值和能力。这一变化,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自然的成长轨迹,更有来自外界的推动和刺激--不仅ARM中国区,整个ARM公司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耐心等待。英特尔已于一年前向ARM宣战,宣布其回归嵌入式市场的雄心大略,并动用其品牌影响力、产业号召力、人才吸引力和资金实力,动摇ARM多年搭建起来的嵌入式霸主地位。因此,ARM总部必须调集更多的资源,垫高阻击英特尔的核心技术门槛,同时从商战层面应对英特尔的挑战。如此背景下,总部当然希望ARM 中国区能给自己输送现金弹药,而不是相反。
至此,对于ARM中国区的人事更迭观者似可释然,因为更精彩的战役已经大幕拉开。
对于ARM公司而言,此次中国主帅易人是一次极其正常的公司用人调整。然而由于谭军在国内半导体产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且具有出众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他和媒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昨日发布会的提问环节,即有记者询问Tudor Brown"谭军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其提问的方式、选择的语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气,都向Tudor传达了一个附带着感叹号的大问号:"谭博士汗马功劳,为什么现在猝然退场?!"
Tudor的回答平静且直率。"我们感谢谭军所做的一切。但当变革必须发生的时候,发生的速度越快越好。谭军在中国辛勤工作的7年,如同为ARM的中国事业奠定地基,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现在ARM的大楼需要继续往上发展,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能迅速盖楼的人。我们认为Allen Wu(吴雄昂)是更适合这一工作的人。"
发布会现场,Tudor Brown正在作报告。数年来第一次没有谭军的发布会 |
第一,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众所周知,国外的产业标准由大企业发起,并经过大企业阵营的多轮博弈决定输赢,因此,之前ARM也更多将精力花在对国内重点客户(例如中兴/华为/大唐)的跟进上,然而由于中国政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扮演的决定性作用,ARM已意识到自己的战略需要发生改变,因此,该公司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全球的产业伙伴资源,加强政府公关,在中国标准的形成之初即给予更直接的影响。
第二, 在上海投资成立"客户支持服务中心"(Support Service Center),迅速响应国内客户的技术支持要求。ARM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解决方案,ARM也有调用其庞大产业链中软硬件资源的能力,因此他们具有一个" 赋能者"的能力。然而在中国,这还不够。此前,ARM公司虽然也有本土FAE,但是一来人手短缺,二来其技术水平难以应付中国客户的"高标准、严要求"。所谓"高"与"严",源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低"与"弱",他们希望从ARM得到更多实际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平台级别的IP。吴雄昂提到,联发科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成功,即在于他们给了客户一套即插即用式的全套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于系统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无益,却直接节省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快了企业的产品上市速度,等于帮助企业"开源节流"。这一现象真实映射出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而那些研发能力较强的客户,由于越来越多采用ARM高端的ARM11、 Cortex以及Mali图像处理IP,他们在软件层面遇到的难题也越多。因此,无论是能力弱的,还是相对高的,ARM的中国客户都期望得到更多的服务。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ARM如果希望在中国加快发展步伐,它必然不能仅仅做一个"赋能者",还需勉力担任"咨询师"甚至"导师"的角色。据吴雄昂介绍,ARM公司刚从英国调来高级技术工程师常年坐镇上海的技术服务中心,希望借此缩短授权客户的研发周期,推进其商业量产,提升ARM中国区的销售收入。
ARM新任中国总裁吴雄昂 |
至此,对于ARM中国区的人事更迭观者似可释然,因为更精彩的战役已经大幕拉开。
- ARM携手英蓓特,打造平民版ARM开发工具(05-05)
- ARM中国品牌塑造者-谭军解读嵌入式领域未来10年最大机遇(05-28)
- 从谭军到吴雄昂,讲一讲ARM中国区“总舵主”的故事(07-23)
- 分析:2011年商用PC市场发展情况乐观(03-01)
- 富士通半导体与ARM签署全面授权协议(03-07)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