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从技术到业务的转身
时间:07-01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
1997年12月,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去美国考察,看到很多像微软、Dell等一批小企业成为了参天大树,而像王安等一批大企业却像遭雷劈。站在美国的街上,任正非问自己:"华为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005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京广中心三楼的一个媒体活动结束后中创软件的董事长景新海特发感慨:"中创软件要想做大,需要换另外一个方法论和流程。"
2005年12月26日,在山东济南,浪潮总裁孙丕恕在他的车里对记者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500强可以无论遇到什么市场变化都能够迅速渡过低潮期,这些企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这几位都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强企业当家人,他们既是中国IT产业的企业的代表,同时也是IT产业的典型用户代表。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样是大部分中国企业CEO们遭遇的难题:什么才是一个企业做强、做成长青树的方法?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华为选择了IBM的顾问团队来全面梳理和规划自己的流程、管理以及生产;中创选择了IBM的软件开发平台来全面改变软件开发的流程;浪潮选择了与微软、爱立信成为合资合作伙伴,全面渗透他们的方法论。
如果把IT产业前几十年主要从事的工作理解为"信息技术工具"的制造,那么从最近开始,整个IT产业正在发生最深刻的变化:IT产业不仅仅提供技术工具,还要提供方法论。
IT正在从关注技术的产业转变成为提供业务价值顾问的服务产业,因为只有业务才是用户最关注的焦点。
关于"业务"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IT产业,尽管过去IT企业的主打理念也充满了"业务"色彩,但是这一次,无论是IBM的"全球整合企业"还是HP的"业务科技(B.T)都直接贴上了业务关联的标签。正因为"业务"是用户的第一关注,也才使得围绕"业务",IT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围绕着"业务",IT产业营销模式正在发生新一轮的变化。
选择做"业务自动化"
还是"技术自动化"?
IT产业关于"业务"的竞争并非最近才开始,5年前IBM与HP对普华永道的争相并购已经露出端倪。
2002年,全球5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决定将自己的顾问咨询团队卖出,180亿美元的高价,导致与HP的交易失败,也许是阴差阳错,最后普华永道卖给IBM价格只有35亿美元,让IBM捡到了很大的便宜。那是IT产业第一次因为"业务"型顾问公司的购买而发生在市场上的最大一次争抢。也由此开始导致了IBM和HP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IBM和HP现在是IT产业里最大的两家公司,分别代表着IT产业的关于"业务"的两种方向与流派。这两家公司曾经在很多产品线都是最大的对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IBM出售PC部门,买入普华永道,HP并购Compad之后使他们分歧之路越走越远,除了服务器、存储以及服务,他们就不再打架了。但是最近,HP提出B·T(业务科技)战略之后,似乎又预示着HP与IBM开始有新的交手。
今年以来,HP对软件公司的并购力度和节奏明显加快,HP正在加快从IT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轨步伐。6月底,HP公司总裁马克·赫德访问北京时说:"HP正在进行转型,TSG部门提出来的业务科技是我们的业务科技优化的一个战略,它是属于我们软件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将出现一种全新的软件的类别,非常类似于ERP,还有数据库这种软件类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能够实现BT的自动化。马克赫德宣布未来5年将要把70%的收购重点集中于软件。"
应该说在企业计算领域,IBM与HP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缺"软"是HP的最大软肋,尽管HP有OpenView,但是基本上HP还是一个以硬件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如果HP要下决心把70%的收购资源放在软件上,而且集中打造它的"业务科技"的话,HP与IBM的软件、硬件、服务三足鼎立的模式将形成直面的竞争。
当《中国电子报》记者把这个"B·T"概念与HP公司的转型提出给IBM服务咨询部相关人士的时候,IBM的人对此非常不屑一顾:这个只是HP的概念,而且我们觉得它其实也仅仅是在技术管理软件的范畴,只不过HP给它贴上了新的标签,与IBM所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层面,并不能与IBM形成什么正面的冲突。
IT产业正在呈现出这样一种方向:硬件向软件渗透、软件向应用与业务延伸。Intel从芯片厂商向平台扩展,最近又收购专做虚拟技术的第一大厂商Vmwear,目的就是以Vmwear的虚拟优化Intel现在的技术,更大释放出芯片的能量。思科总裁几天前表示,思科未来要成为一个软件公司,近一两年思科已经开始摆脱原来只有路由与交换的单一优势,从网络基础平台转向网络应用平台,步步逼近"业务"层,甲骨文最近大把大把地收购,从原来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中间件到全面通吃,SAS从原来的商业智能的工具提供商开始渗透业务顾问咨询。
在IT产业不断从技术工具转型渗透业务的道路上,每一类公司都有自己的机会,无论是芯片厂商,还是系统厂商和软件厂商,如何寻找自己与"业务"的结合点,并释放业务的能量是关键。从IBM和HP来看,HP代表了拥有硬件资源的大部分制造厂商,因为资源都集中于硬件,HP在向服务转型的方向上,优化硬件是它的定位,所以它的"业务科技"是把"存储的管理、系统的管理、网络的管理还有安全的管理融合在一起"的软件领域,实现的是IT本身的自动化,应该说以HP为代表,在IT产业有相当大的一群厂商正在专注于各个层面实现IT的自动化。
而IBM除了在硬件层面结合自己的软件实现优化技术之外,贴近业务是它更大的特点,所以IBM更强调是将业务自动化。IBM与HP正代表了两种IT选择,贴近基础技术的做IT技术优化,贴进业务的厂商聚焦业务的自动化。最近IBM咨询服务部联合软件部已经针对6个行业推出了"业务可复用服务模块",IBM在"业务"自动化这条路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应该说,即便是"业务"挂帅的今天,IT产业同样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个也不能少,只是因为已经投入了几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用户基本的基础设施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优化是当前的课题。而让IT真正灵动释放出业务的价值,在这个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的产业链上,谁最接近客户谁就将拥有最大的利润空间。毫无疑问,服务离客户最近,其次是软件,最后才是硬件,也正因为如此,硬件产业的利润才越来越薄。
最近微软硬件系统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访问北京,当有记者问,在硬件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作为每卖一美元软件就为产业链创造18美元机会的软件厂商有什么样的建议让硬件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他的答案是硬件需要创造更多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体验。应该说针对个人消费者是体验,针对企业用户的是价值,他举星巴客,这个价值几毛钱的咖啡,星巴客能卖到十几元就是因为创造了不一样的顾客体验。去年HP首次以920亿美元营业额的微弱优势超过IBM。但是HP的成本依然高达830亿美元,尽管IBM以较少的营业收入输给了HP,但是利润却比HP高了很多,原因是来自IBM所拥有的顾问服务贡献了高额的利润。
2005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京广中心三楼的一个媒体活动结束后中创软件的董事长景新海特发感慨:"中创软件要想做大,需要换另外一个方法论和流程。"
2005年12月26日,在山东济南,浪潮总裁孙丕恕在他的车里对记者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500强可以无论遇到什么市场变化都能够迅速渡过低潮期,这些企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这几位都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百强企业当家人,他们既是中国IT产业的企业的代表,同时也是IT产业的典型用户代表。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样是大部分中国企业CEO们遭遇的难题:什么才是一个企业做强、做成长青树的方法?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华为选择了IBM的顾问团队来全面梳理和规划自己的流程、管理以及生产;中创选择了IBM的软件开发平台来全面改变软件开发的流程;浪潮选择了与微软、爱立信成为合资合作伙伴,全面渗透他们的方法论。
如果把IT产业前几十年主要从事的工作理解为"信息技术工具"的制造,那么从最近开始,整个IT产业正在发生最深刻的变化:IT产业不仅仅提供技术工具,还要提供方法论。
IT正在从关注技术的产业转变成为提供业务价值顾问的服务产业,因为只有业务才是用户最关注的焦点。
关于"业务"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IT产业,尽管过去IT企业的主打理念也充满了"业务"色彩,但是这一次,无论是IBM的"全球整合企业"还是HP的"业务科技(B.T)都直接贴上了业务关联的标签。正因为"业务"是用户的第一关注,也才使得围绕"业务",IT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围绕着"业务",IT产业营销模式正在发生新一轮的变化。
选择做"业务自动化"
还是"技术自动化"?
IT产业关于"业务"的竞争并非最近才开始,5年前IBM与HP对普华永道的争相并购已经露出端倪。
2002年,全球5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决定将自己的顾问咨询团队卖出,180亿美元的高价,导致与HP的交易失败,也许是阴差阳错,最后普华永道卖给IBM价格只有35亿美元,让IBM捡到了很大的便宜。那是IT产业第一次因为"业务"型顾问公司的购买而发生在市场上的最大一次争抢。也由此开始导致了IBM和HP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IBM和HP现在是IT产业里最大的两家公司,分别代表着IT产业的关于"业务"的两种方向与流派。这两家公司曾经在很多产品线都是最大的对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IBM出售PC部门,买入普华永道,HP并购Compad之后使他们分歧之路越走越远,除了服务器、存储以及服务,他们就不再打架了。但是最近,HP提出B·T(业务科技)战略之后,似乎又预示着HP与IBM开始有新的交手。
今年以来,HP对软件公司的并购力度和节奏明显加快,HP正在加快从IT制造商向服务商的转轨步伐。6月底,HP公司总裁马克·赫德访问北京时说:"HP正在进行转型,TSG部门提出来的业务科技是我们的业务科技优化的一个战略,它是属于我们软件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将出现一种全新的软件的类别,非常类似于ERP,还有数据库这种软件类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做,能够实现BT的自动化。马克赫德宣布未来5年将要把70%的收购重点集中于软件。"
应该说在企业计算领域,IBM与HP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缺"软"是HP的最大软肋,尽管HP有OpenView,但是基本上HP还是一个以硬件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如果HP要下决心把70%的收购资源放在软件上,而且集中打造它的"业务科技"的话,HP与IBM的软件、硬件、服务三足鼎立的模式将形成直面的竞争。
当《中国电子报》记者把这个"B·T"概念与HP公司的转型提出给IBM服务咨询部相关人士的时候,IBM的人对此非常不屑一顾:这个只是HP的概念,而且我们觉得它其实也仅仅是在技术管理软件的范畴,只不过HP给它贴上了新的标签,与IBM所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层面,并不能与IBM形成什么正面的冲突。
IT产业正在呈现出这样一种方向:硬件向软件渗透、软件向应用与业务延伸。Intel从芯片厂商向平台扩展,最近又收购专做虚拟技术的第一大厂商Vmwear,目的就是以Vmwear的虚拟优化Intel现在的技术,更大释放出芯片的能量。思科总裁几天前表示,思科未来要成为一个软件公司,近一两年思科已经开始摆脱原来只有路由与交换的单一优势,从网络基础平台转向网络应用平台,步步逼近"业务"层,甲骨文最近大把大把地收购,从原来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中间件到全面通吃,SAS从原来的商业智能的工具提供商开始渗透业务顾问咨询。
在IT产业不断从技术工具转型渗透业务的道路上,每一类公司都有自己的机会,无论是芯片厂商,还是系统厂商和软件厂商,如何寻找自己与"业务"的结合点,并释放业务的能量是关键。从IBM和HP来看,HP代表了拥有硬件资源的大部分制造厂商,因为资源都集中于硬件,HP在向服务转型的方向上,优化硬件是它的定位,所以它的"业务科技"是把"存储的管理、系统的管理、网络的管理还有安全的管理融合在一起"的软件领域,实现的是IT本身的自动化,应该说以HP为代表,在IT产业有相当大的一群厂商正在专注于各个层面实现IT的自动化。
而IBM除了在硬件层面结合自己的软件实现优化技术之外,贴近业务是它更大的特点,所以IBM更强调是将业务自动化。IBM与HP正代表了两种IT选择,贴近基础技术的做IT技术优化,贴进业务的厂商聚焦业务的自动化。最近IBM咨询服务部联合软件部已经针对6个行业推出了"业务可复用服务模块",IBM在"业务"自动化这条路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应该说,即便是"业务"挂帅的今天,IT产业同样是硬件、软件、服务一个也不能少,只是因为已经投入了几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用户基本的基础设施平台已经搭建起来,优化是当前的课题。而让IT真正灵动释放出业务的价值,在这个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的产业链上,谁最接近客户谁就将拥有最大的利润空间。毫无疑问,服务离客户最近,其次是软件,最后才是硬件,也正因为如此,硬件产业的利润才越来越薄。
最近微软硬件系统合作伙伴部总经理访问北京,当有记者问,在硬件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作为每卖一美元软件就为产业链创造18美元机会的软件厂商有什么样的建议让硬件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他的答案是硬件需要创造更多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体验。应该说针对个人消费者是体验,针对企业用户的是价值,他举星巴客,这个价值几毛钱的咖啡,星巴客能卖到十几元就是因为创造了不一样的顾客体验。去年HP首次以920亿美元营业额的微弱优势超过IBM。但是HP的成本依然高达830亿美元,尽管IBM以较少的营业收入输给了HP,但是利润却比HP高了很多,原因是来自IBM所拥有的顾问服务贡献了高额的利润。
- 传富士康将第三次上调员工薪资(02-22)
- 今年IT市场规模预计将扩大4.8%(03-05)
- 液晶显示器将开启面板价格上涨潮(03-09)
- 日本地震影响全球IT业 四月或出现产品短缺(03-18)
- IT巨头推新品难成规模原因:BT树脂等供应不足(04-25)
- 迅速扩大的触摸面板市场(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