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IT跨国巨头开始深耕

IT跨国巨头开始深耕

时间:06-1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
2006年12月22日,对家住陕西宝鸡、正在读高二的王超来说,可谓记忆犹新。那一天,父母为他买回了一台他渴望已久的笔记本电脑--HP 500。"全球大品牌,这得花多少钱啊!"当得知HP 500的价格只有4999元时,他觉得惠普这个国际品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

  这是惠普在中国拓展3-5级城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国IT市场悄然变化:以北京、上海、广州及重要省会城市为代表的1-2级市场逐渐饱和,而3-5级区域市场逐步升温。

  于是,在2005年底,惠普八大区域市场正式划分,深耕策略开始实施;到2006年底,惠普已经在超过100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了市场推广,将服务网络拓展到200多个城市,并在一年里新建了200多个专卖店,使物流网络的覆盖超过600个城市,合作伙伴的数量也超过10000个。

  "如今成为主角的IT跨国公司与主流的中国经济碰撞在一起,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跨国公司自己。"中国外资专家、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20多年里,IT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上收获颇丰,但同时也慢慢发现这个市场的变化迫使其寻找变革。

  本土化的产业链

  "跨国公司正在以一种更精细的态度深耕中国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价值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这个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郭海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外资把中国当作主要市场,本土化已经成为关键。

  据了解,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戴尔等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不仅仅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而且还向世界其它地区提供产品。索爱在北京的工厂担负了其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任务。

  在生产线之外,现在跨国公司正在将自己的研发、营销等重要部门搬到中国来。跨国公司正在中国实现其一体化的产业链投资,将设立研发和采购当作整体投资计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2004年,诺基亚宣布要进一步提升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其中包括在3G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而索爱也宣布要将自己在北京的研发中心提升为全球级的研发中心。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的地区性研发中心达400多家,仅上海就有100多家。阿尔卡特在上海建立的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拥有1500名技术人员,是其全球技术库的共享者和贡献者。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不断推出"中国研发、全球销售"的新款手机。

  目前,惠普在中国已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分别负责开发电脑产品、打印产品以及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惠普(中国)研发中心CDC是惠普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建立的第一家基于本地市场独立进行产品开发的研发机构,这里已经诞生了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特点而设计的预装中国用户常用软件和独立显卡的nx6330台式机以及超高性价比的dx2255商用台式机。

  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重心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就近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2%的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首选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而有人预测,10年内,上海有望超过香港和新加坡,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首选之地,像IBM公司就已将其亚太总部建在了上海。

  "其实,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它需要勇气和胆量。"郭海涛分析说。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本土化程度最高的摩托罗拉公司就曾承诺在中国本地的经理人员比例将达到80%,每年为本地员工提供2.7万个培训日,设立170种面向中国本地的课程。而IBM公司(中国)的高层也有很多是中国本土人才。据日立中国的负责人介绍,到2010年,预计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三分之二的经营管理职位都将由中国人担任。

  适度本土化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张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土化"是任何一家欲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的企业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谁实施得早,谁解决得好,谁就能够在这个生死时速的竞争之中存活下来,得到发展。

  在根植中国的22年中,英特尔不仅是PC产业链成长的见证者,也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本土化的重要推动者。

  英特尔正式进入中国是1985年,这一年,英特尔决定投石问路,在北京设立一个办事处。到1993年,英特尔决定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执行中国战略。

  为了第一步就做对,英特尔此前8年在中国摸索的经验再次派上用场:遵守中国游戏规则,不简单照搬美国模式。

  如今,英特尔携300毫米技术落户大连,将成为我国第一个电脑芯片组生产基地,也将使中国PC产业链再延长一环。

  同样一个起点,惠普、英特尔、IBM、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这些典型的跨国公司走出的是不一样的本土化路径,各自也到达了不同的终点。

  有业内人士说,在中国市场上,电信、软件行业中的一些跨国公司一度表现得比中国公司还要本土化,因为他们所雇佣的当地员工熟谙本地市场的各种或明或暗的规则,处理各种关系的时候也得心应手。而且因为有跨国公司的背景,它们往往还能享受到中国本地企业享受不到的某些资源。

  但是,如此彻底的本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跨国公司自身在管理方面的竞争力,在一定时候甚至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掣肘。

  "当电信、软件行业状况有变,特别是跨国公司已基本占稳脚跟,而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时,跨国公司迫切地需要中国市场能够同跨国公司的全球市场之间做好协调。"马宇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