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中国IC设计公司未来在何方
时间:01-05
来源:电子经理世界
点击:
有两种预测,曾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中颇有影响。一种是中国的房价会下跌,而高科技企业会死亡。另一种预测来自Gartner公司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010年,全球1/3的芯片公司将会消失,而中国的芯片公司将有90%会消失。
对第一种预测,且不说房价是否还在上涨,对中国的IC设计企业来说,不久前的"中国芯"评选活动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推翻这种结论的反例。评选的结果中,十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企业的十款芯片分别荣获"2006 年度‘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和"2006年度‘中国芯’最具潜质奖"。晶门科技的CSTN彩色液晶驱动控制器芯片SSD1772、展讯通信的 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SC6600、美新半导体(无锡)的加速传感器芯片MXR6800Q、中星微电子笔记本电脑嵌入式图像处理芯片 VC0321、珠海炬力的便携多媒体音视频处理器ATJ2097、福州瑞芯微电子的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RK2606A以及中电华大的电信卡芯片 CIU5164等,在市场应用上正焕发出生命力,并以事实证明,中国的IC设计产业正透露出勃勃生机。同时,锐迪科微电子的TD- SCDMA/GSM/GPRS双模全集成单芯片射频芯片RDA8605、北京中科亿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聚芯SoC芯片1000B以及硅谷数模半导体的单端口HDMI接收芯片ANX9011也正在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些企业足可以让业界长舒一口气,中国的IC设计没有死亡!但是,有识之士指出,是否这些现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未来会一直良好下去呢,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企业会一直成功下去呢?这是个问题。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阐述的那样,"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大的物种,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事实证明,从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支柱企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企业昙花一现,而什么能够让公司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后劲十足呢?在创新的声音下,全球并购也势头渐盛,对这些已经起步和刚刚起步的IC设计企业来说,未来又该如何走呢?
记者想到了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在中国,它和中国的IC制造商、IC设计企业共同走过了5年的时光,它经历、见证了中国众多IC设计公司的成长历程。对中国高科技电子企业的未来,它有着怎样的理解?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ARM公司中国区总裁谭军。
2006 年,是ARM进入中国的第五年,在中国,ARM算得上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它经历了一个从零起步的一个积累过程。回想起ARM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谭军感慨颇多。"那个时候,中国市场对IP授权的模式并不容易接受;另外,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Foundry厂,中芯国际、宏力还在建设之中,很多企业担心在得到 IP授权之后设计出来的芯片无法进行生产。"
那一年,只有深圳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与ARM签署了ARM922T内核的合作协议。对IP授权模式的接受和芯片的生产,在今天看来,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通过艰苦的说服、解释工作,并很幸运地同中国的Foundry厂一起走过那段同是刚刚开始的阶段,ARM逐渐使IP授权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2003年上半年的SARS,尤其艰难。你可以想象在充满恐惧气氛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困难--但也恰在于这种气氛中的不放弃,我们对业界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说服工作得到了回应。"这段时间,ARM的工作卓有成效。SARS之后,IP授权模式的效果如雨后春笋,生命力开始勃发:5月,ARM在中国开展大学计划,东南大学获得ARM IP授权;5月28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获得ARM内核授权,拥有先进片上系统设计平台;7月,中芯国际加入ARM代工项目,ARM为 ARM7TDMI内核提供先进的制造方案;9月,大唐购买ARM946E微处理器,用于无线产品应用;12月,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ARM7TDMI和ARM922T内核授权。此后,上海杰得微电子、华为海思、众华电子、科银京成、重邮信科、方舟等众多IC设计、课程培训等公司加入到ARM的合作伙伴中来。
如今,ARM已经成为中国IP市场份额最大的IP授权商。2004年,ARM的净收入增长了167%,达6,000万美元,被半导体业界认为是 "半导体IP业务的亮点"。2005年,ARM与应用材料、TI、索尼等一起被美国杂志Electronic Business评为过去30里最重要的10大公司之一。根据2006年ARM第二季度未审计财报,报告显示,这家已经占据全球主要数码产品芯片75%市场份额的英国电子公司仍然在强劲增长,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英镑。刚发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未审计的财务报告表明,这个季度ARM合作伙伴基于 ARM技术的产品付运量达到了6.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第二季度增长了12%。因此,有人说,ARM在中国已经成功了,可以坐享其成了。
谭军却说,很多公司就是在人们认为可以坐享其成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我们必须谨记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将一只青蛙扔到沸水中,突然降临的危机感可能会使它腾跳而出;而温水中的青蛙却可能丧失对环境变化的警惕,在不知不觉中遭遇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必须在其他产品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就开始新的产品计划与研发,即保持企业持续的创新。"
创新存在于公司运营的每个环节,它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许多人都梦想企业成长无极限,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曾提出非常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增加一倍"。于是有人认为,创新可以使企业如摩尔定律所讲的那样直线成长。但有知之士并不这么认为。台湾IT教父施振荣就指出,"企业高速成长终会遭遇天花板,如果不进行变革管理,就会遭遇企业成长的极限。"谭军同样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创新往往需要具有先行意识,并不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解决。
谭军用"S曲线"来说明企业创新的阶段:企业成长的历程应该是一条多S曲线,各条S曲线之间的间隔就是一次变革管理。"是不是在S曲线的鼎盛时期想到去发展新的产品就很合适呢?其实已经晚了,因为盛极而衰,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不过企业本身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而不能觉察。"
这对中国很多初见成效的IC设计公司极具借鉴意义。对于获得首届"中国芯"评选活动的公司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正在成功或已经找到具有成功潜力的产品,那么,他们是否已经开始了未雨绸缪的新一轮创新呢?ARM自身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谭军的说法,除了理论支持,是否还可以从ARM自身的市场产品表现找到蛛丝马迹呢?这让我对ARM的产品路线更加感兴趣。
从市场报告看,ARM的业绩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也不难发现,市场利润趋薄的形势同样发生在ARM身上,不仅授权的License费用在逐年降低,版税(Loyalty)费用也在快速下降。2005年,每个ARM核的平均Loyalty费用为8美分,而2006年第二季度,这个费用已经降为7.2美分,到目前为止,这个费用已经变为6.5美分。
"虽然这些授权费用在降低,但是我们整体的收益却在增长。"ARM刚发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未审计的财务报告表明,这个季度ARM合作伙伴基于ARM技术的产品付运量达到了6.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第二季度增长了12%。"谭军说,如果单靠某一种产品,比如ARM7来维持公司运营也许在ARM7生命周期的鼎盛时期可以做到,但是这个时期总是要过去的,而在ARM7的生命力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有新一代的产品准备进入市场了。因此,在不同的时期,ARM的新品不断,前赴后继,比如ARM7、ARM9、ARM11、Cortex等。也许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但从ARM整体的产品线看来,却是青春洋溢,随时有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推出。源于整体产品出货量的增加,每种IP核的总体Loyalty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 ARM总的授权营收保持上升势头。
"2001年,我们刚刚开始在中国的业务。在当时,你很难找到使用ARM内核的产品。今天,我们可以在出租车里的GPS设备、公交车交通卡、地铁刷卡机中随处看到ARM的影子,他们都是中国自己的公司利用ARM IP设计出来的。也许到2008年,你会在身边更多的产品中发现ARM产品存在。"他说,目前含有ARM IP核的产品出生速度是80个/秒,已经超出了全世界的人口出生速度,而几年前这个速度只是16个/秒。到2010年,这个速度将会达到160个/秒。
谭军透露,目前ARM的CPU产品、Artisan、开发工具以及服务与培训营收分别占到总营收的60%、20%、12%与8%。而它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开发工具、验证工具等服务,涉及整个产业链,编织着一个庞大的产业之网。
成就如此,ARM的危机意识显然无法让它自己停下脚步,在ARM7、ARM9、Artisan、Cortex等走俏之前,新的产品已经走进研发队列当中--据谭军介绍,3D、ESL以及DSP等产品已经在2006年投入研发,未来,他们会成长为和ARM7、ARM9等一样的拳头产品。
谭军的思路不止于此。"创新处处存在,我们要随时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客户成功的方法才会出来。"在同行们还在踌躇是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谭军带领ARM军团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授权模式说服、市场教育与培训工作;现在,在大家还在热衷于谈论产业链的时候,谭军又开始编织他的 "产业球"美梦了。
任正非在《华为的世界》里就指出,"未来的企业竞争并不是企业本身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环境的竞争。"谭军说,以前人们对产业链的定义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两年的条件下定义的,那个时候,从IP供应商、EDA工具商到IC设计公司,再到Foundry厂生产,最后到系统整机厂商,是一个串连的链路,一个环节的厂商只是和自己的上下游厂商发生联系。今天,情况在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面市时间加快、开发周期变短等问题,让人们对上述产业链之间的传递时间无法忍受。"我们的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产业链上处于每一环节的厂商都可以作为球面上的一点,针对消费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在球体内部,还会有其他各种服务商,比如软件、ODM厂商,他们与IP供应商、IC设计厂商、 Foundry厂商、OEM厂商、分销商之间密切互动,从而尽可能缩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基于这个理念,ARM 2006年上半年推出了RealView Creater系列工具,它使IC厂商、解决方案厂商等可以在产品未量产前,就能够在虚拟的芯片系统中进行平台设计和应用开发,使产业链中上下游厂商之间交货时间缩短几乎为0。
对很多IC设计厂商而言,产业球的概念似乎也更贴近他们的需求。在不久前ARM中国2006技术研讨会上,上海Jade(杰得)微电子公司、大唐微电子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引得许多同行驻足、研究。杰得微电子公司项目经理陈立峰告诉记者,"相对于内核本身的功率与尺寸大小来说,我们更看重IP供应商所提供的除内核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整个产业链在内的各种服务,因为这关系到最终产品的量产与面市时间,关系到设计公司的生存。"2003年创办的杰得微电子是一家领先的多媒体 SoC(系统级芯片)设计公司,它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为Intel、德州仪器等国际公司。利用ARM926内核,杰得微电子开发出Z228芯片,该芯片被称为是中国大陆第一款基于130纳米工艺的应用处理器。据透露,截止到2006年11月底,该芯片已经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陈立峰认为,ARM嵌入式解决方案在客户方面的软、硬件支持比较完备,相较于其他竞争产品,ARM926也许功耗并不是最小的,但它具有面向更高端应用的性能,而且ARM完备的支持值得长期合作下去。
在和另一家ARM的授权合作伙伴大唐微电子的在场工作人员交流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唐微电子使用ARM核心开发的图像电话产品于2004 年7月公司正式对外发布。该产品采用了以往传统电话机一样的拨号方式,直接插入普通电话线即可使用。这款终端产品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大唐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内含32 位高性能CPU 的SoC 芯片平台--COMIP,其采用ARM、DSP双核结构和通用总线,提供超过500MIPS的运算能力。同样基于对IP授权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服务需求,这位工作人员认为ARM所提供的全面服务确实让人心动。
其时,谭军不时走到合作伙伴的展位旁,和在场的工作人员交流,这引得很多业者对展位公司的关注。
"ARM不想只是授权而已,如何帮助他们长大、变强,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创造对他们发展更有利的机会。"谭军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的时候,2006年度‘中国芯’推翻了之前有关中国高科技企业会死亡的预测。但是未来的并购与消亡,同样值得现在正在展翅起飞的IC公司认真思考。"
对Gartner对2010年芯片公司消失或并购的预测,谭军表示同意,但他同时指出,"如果这个预测正确的话,IC设计公司现在就应该考虑,在Fabless没有资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自己被收购的价值。创新会让中国的IC设计公司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他说,收购者想要得到的无非是两点,其一是那些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产品,因此你的公司产品设计要独特,或者说是差异化;其二,如果没有独特的产品,那就要有很可观的市场或者客户群。
"也就是说,居安思危,才能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他说。
如今,谭军面临着新的课题,那就是电子行业人才的缺失。"有消息称,现在出现蓝领缺失,就是技术工人缺失,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谭军在研讨会的发言上坦称,希望有志于与ARM一同努力的加入ARM,"我们希望参与更多的人才培训,为中国的IC产业发展做出更多努力。"在谭军眼里,被人认为可以坐享其成了的ARM在中国有更多的事情可做,而创新态度,也使ARM总能先人一步,把握商机。
对第一种预测,且不说房价是否还在上涨,对中国的IC设计企业来说,不久前的"中国芯"评选活动结果可以作为一个推翻这种结论的反例。评选的结果中,十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企业的十款芯片分别荣获"2006 年度‘中国芯’最佳市场表现奖"和"2006年度‘中国芯’最具潜质奖"。晶门科技的CSTN彩色液晶驱动控制器芯片SSD1772、展讯通信的 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SC6600、美新半导体(无锡)的加速传感器芯片MXR6800Q、中星微电子笔记本电脑嵌入式图像处理芯片 VC0321、珠海炬力的便携多媒体音视频处理器ATJ2097、福州瑞芯微电子的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RK2606A以及中电华大的电信卡芯片 CIU5164等,在市场应用上正焕发出生命力,并以事实证明,中国的IC设计产业正透露出勃勃生机。同时,锐迪科微电子的TD- SCDMA/GSM/GPRS双模全集成单芯片射频芯片RDA8605、北京中科亿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聚芯SoC芯片1000B以及硅谷数模半导体的单端口HDMI接收芯片ANX9011也正在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些企业足可以让业界长舒一口气,中国的IC设计没有死亡!但是,有识之士指出,是否这些现在表现良好的企业未来会一直良好下去呢,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企业会一直成功下去呢?这是个问题。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阐述的那样,"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那些最强大的物种,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事实证明,从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支柱企业,不会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企业昙花一现,而什么能够让公司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后劲十足呢?在创新的声音下,全球并购也势头渐盛,对这些已经起步和刚刚起步的IC设计企业来说,未来又该如何走呢?
记者想到了ARM。虽然是英国公司,但在中国,它和中国的IC制造商、IC设计企业共同走过了5年的时光,它经历、见证了中国众多IC设计公司的成长历程。对中国高科技电子企业的未来,它有着怎样的理解?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ARM公司中国区总裁谭军。
2006 年,是ARM进入中国的第五年,在中国,ARM算得上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它经历了一个从零起步的一个积累过程。回想起ARM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谭军感慨颇多。"那个时候,中国市场对IP授权的模式并不容易接受;另外,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Foundry厂,中芯国际、宏力还在建设之中,很多企业担心在得到 IP授权之后设计出来的芯片无法进行生产。"
那一年,只有深圳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与ARM签署了ARM922T内核的合作协议。对IP授权模式的接受和芯片的生产,在今天看来,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通过艰苦的说服、解释工作,并很幸运地同中国的Foundry厂一起走过那段同是刚刚开始的阶段,ARM逐渐使IP授权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2003年上半年的SARS,尤其艰难。你可以想象在充满恐惧气氛的环境中进行工作的困难--但也恰在于这种气氛中的不放弃,我们对业界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说服工作得到了回应。"这段时间,ARM的工作卓有成效。SARS之后,IP授权模式的效果如雨后春笋,生命力开始勃发:5月,ARM在中国开展大学计划,东南大学获得ARM IP授权;5月28日,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获得ARM内核授权,拥有先进片上系统设计平台;7月,中芯国际加入ARM代工项目,ARM为 ARM7TDMI内核提供先进的制造方案;9月,大唐购买ARM946E微处理器,用于无线产品应用;12月,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获得ARM7TDMI和ARM922T内核授权。此后,上海杰得微电子、华为海思、众华电子、科银京成、重邮信科、方舟等众多IC设计、课程培训等公司加入到ARM的合作伙伴中来。
如今,ARM已经成为中国IP市场份额最大的IP授权商。2004年,ARM的净收入增长了167%,达6,000万美元,被半导体业界认为是 "半导体IP业务的亮点"。2005年,ARM与应用材料、TI、索尼等一起被美国杂志Electronic Business评为过去30里最重要的10大公司之一。根据2006年ARM第二季度未审计财报,报告显示,这家已经占据全球主要数码产品芯片75%市场份额的英国电子公司仍然在强劲增长,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英镑。刚发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未审计的财务报告表明,这个季度ARM合作伙伴基于 ARM技术的产品付运量达到了6.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第二季度增长了12%。因此,有人说,ARM在中国已经成功了,可以坐享其成了。
谭军却说,很多公司就是在人们认为可以坐享其成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我们必须谨记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将一只青蛙扔到沸水中,突然降临的危机感可能会使它腾跳而出;而温水中的青蛙却可能丧失对环境变化的警惕,在不知不觉中遭遇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必须在其他产品在走上坡路的时候就开始新的产品计划与研发,即保持企业持续的创新。"
创新存在于公司运营的每个环节,它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许多人都梦想企业成长无极限,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曾提出非常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增加一倍"。于是有人认为,创新可以使企业如摩尔定律所讲的那样直线成长。但有知之士并不这么认为。台湾IT教父施振荣就指出,"企业高速成长终会遭遇天花板,如果不进行变革管理,就会遭遇企业成长的极限。"谭军同样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创新往往需要具有先行意识,并不是等到出现了问题才去解决。
谭军用"S曲线"来说明企业创新的阶段:企业成长的历程应该是一条多S曲线,各条S曲线之间的间隔就是一次变革管理。"是不是在S曲线的鼎盛时期想到去发展新的产品就很合适呢?其实已经晚了,因为盛极而衰,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只不过企业本身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而不能觉察。"
这对中国很多初见成效的IC设计公司极具借鉴意义。对于获得首届"中国芯"评选活动的公司来说,他们已经有了正在成功或已经找到具有成功潜力的产品,那么,他们是否已经开始了未雨绸缪的新一轮创新呢?ARM自身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谭军的说法,除了理论支持,是否还可以从ARM自身的市场产品表现找到蛛丝马迹呢?这让我对ARM的产品路线更加感兴趣。
从市场报告看,ARM的业绩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也不难发现,市场利润趋薄的形势同样发生在ARM身上,不仅授权的License费用在逐年降低,版税(Loyalty)费用也在快速下降。2005年,每个ARM核的平均Loyalty费用为8美分,而2006年第二季度,这个费用已经降为7.2美分,到目前为止,这个费用已经变为6.5美分。
"虽然这些授权费用在降低,但是我们整体的收益却在增长。"ARM刚发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未审计的财务报告表明,这个季度ARM合作伙伴基于ARM技术的产品付运量达到了6.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第二季度增长了12%。"谭军说,如果单靠某一种产品,比如ARM7来维持公司运营也许在ARM7生命周期的鼎盛时期可以做到,但是这个时期总是要过去的,而在ARM7的生命力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有新一代的产品准备进入市场了。因此,在不同的时期,ARM的新品不断,前赴后继,比如ARM7、ARM9、ARM11、Cortex等。也许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但从ARM整体的产品线看来,却是青春洋溢,随时有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品推出。源于整体产品出货量的增加,每种IP核的总体Loyalty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使 ARM总的授权营收保持上升势头。
"2001年,我们刚刚开始在中国的业务。在当时,你很难找到使用ARM内核的产品。今天,我们可以在出租车里的GPS设备、公交车交通卡、地铁刷卡机中随处看到ARM的影子,他们都是中国自己的公司利用ARM IP设计出来的。也许到2008年,你会在身边更多的产品中发现ARM产品存在。"他说,目前含有ARM IP核的产品出生速度是80个/秒,已经超出了全世界的人口出生速度,而几年前这个速度只是16个/秒。到2010年,这个速度将会达到160个/秒。
谭军透露,目前ARM的CPU产品、Artisan、开发工具以及服务与培训营收分别占到总营收的60%、20%、12%与8%。而它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开发工具、验证工具等服务,涉及整个产业链,编织着一个庞大的产业之网。
成就如此,ARM的危机意识显然无法让它自己停下脚步,在ARM7、ARM9、Artisan、Cortex等走俏之前,新的产品已经走进研发队列当中--据谭军介绍,3D、ESL以及DSP等产品已经在2006年投入研发,未来,他们会成长为和ARM7、ARM9等一样的拳头产品。
谭军的思路不止于此。"创新处处存在,我们要随时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客户成功的方法才会出来。"在同行们还在踌躇是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谭军带领ARM军团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授权模式说服、市场教育与培训工作;现在,在大家还在热衷于谈论产业链的时候,谭军又开始编织他的 "产业球"美梦了。
任正非在《华为的世界》里就指出,"未来的企业竞争并不是企业本身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环境的竞争。"谭军说,以前人们对产业链的定义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两年的条件下定义的,那个时候,从IP供应商、EDA工具商到IC设计公司,再到Foundry厂生产,最后到系统整机厂商,是一个串连的链路,一个环节的厂商只是和自己的上下游厂商发生联系。今天,情况在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面市时间加快、开发周期变短等问题,让人们对上述产业链之间的传递时间无法忍受。"我们的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产业链上处于每一环节的厂商都可以作为球面上的一点,针对消费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在球体内部,还会有其他各种服务商,比如软件、ODM厂商,他们与IP供应商、IC设计厂商、 Foundry厂商、OEM厂商、分销商之间密切互动,从而尽可能缩短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基于这个理念,ARM 2006年上半年推出了RealView Creater系列工具,它使IC厂商、解决方案厂商等可以在产品未量产前,就能够在虚拟的芯片系统中进行平台设计和应用开发,使产业链中上下游厂商之间交货时间缩短几乎为0。
对很多IC设计厂商而言,产业球的概念似乎也更贴近他们的需求。在不久前ARM中国2006技术研讨会上,上海Jade(杰得)微电子公司、大唐微电子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引得许多同行驻足、研究。杰得微电子公司项目经理陈立峰告诉记者,"相对于内核本身的功率与尺寸大小来说,我们更看重IP供应商所提供的除内核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整个产业链在内的各种服务,因为这关系到最终产品的量产与面市时间,关系到设计公司的生存。"2003年创办的杰得微电子是一家领先的多媒体 SoC(系统级芯片)设计公司,它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为Intel、德州仪器等国际公司。利用ARM926内核,杰得微电子开发出Z228芯片,该芯片被称为是中国大陆第一款基于130纳米工艺的应用处理器。据透露,截止到2006年11月底,该芯片已经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订单。陈立峰认为,ARM嵌入式解决方案在客户方面的软、硬件支持比较完备,相较于其他竞争产品,ARM926也许功耗并不是最小的,但它具有面向更高端应用的性能,而且ARM完备的支持值得长期合作下去。
在和另一家ARM的授权合作伙伴大唐微电子的在场工作人员交流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唐微电子使用ARM核心开发的图像电话产品于2004 年7月公司正式对外发布。该产品采用了以往传统电话机一样的拨号方式,直接插入普通电话线即可使用。这款终端产品最核心的部分,正是大唐微电子自主研发的内含32 位高性能CPU 的SoC 芯片平台--COMIP,其采用ARM、DSP双核结构和通用总线,提供超过500MIPS的运算能力。同样基于对IP授权之后所产生的各种服务需求,这位工作人员认为ARM所提供的全面服务确实让人心动。
其时,谭军不时走到合作伙伴的展位旁,和在场的工作人员交流,这引得很多业者对展位公司的关注。
"ARM不想只是授权而已,如何帮助他们长大、变强,是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创造对他们发展更有利的机会。"谭军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的时候,2006年度‘中国芯’推翻了之前有关中国高科技企业会死亡的预测。但是未来的并购与消亡,同样值得现在正在展翅起飞的IC公司认真思考。"
对Gartner对2010年芯片公司消失或并购的预测,谭军表示同意,但他同时指出,"如果这个预测正确的话,IC设计公司现在就应该考虑,在Fabless没有资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自己被收购的价值。创新会让中国的IC设计公司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他说,收购者想要得到的无非是两点,其一是那些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产品,因此你的公司产品设计要独特,或者说是差异化;其二,如果没有独特的产品,那就要有很可观的市场或者客户群。
"也就是说,居安思危,才能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他说。
如今,谭军面临着新的课题,那就是电子行业人才的缺失。"有消息称,现在出现蓝领缺失,就是技术工人缺失,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谭军在研讨会的发言上坦称,希望有志于与ARM一同努力的加入ARM,"我们希望参与更多的人才培训,为中国的IC产业发展做出更多努力。"在谭军眼里,被人认为可以坐享其成了的ARM在中国有更多的事情可做,而创新态度,也使ARM总能先人一步,把握商机。
IC 相关文章:
- 调查显示:Fabless IC业者最大IP来源是晶圆代工厂(02-24)
- 外商掀起模拟IC杀价战(03-03)
- 库存调节暂歇 台湾IC设计业第2季缓步复苏(03-08)
- 消费电子“鸦片”让中国IC很上瘾(03-11)
- 晶圆代工减单潮现踪 二线厂首当其冲(03-15)
- 晶圆代工减单潮现踪(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