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业好年景 存储器功不可没
时间:11-29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
其中海力士2007年资本投入40亿美元,与2006年基本持平,其中有6成比重则用在12英寸晶圆线中,其无锡的合资厂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NAND闪存。美光表示2007年投入40亿美元,其中15亿美元用于IMF合资厂。三星预计2007年存储器市场强劲,整体资本支出会稍高于2006年的71亿美元(6.66兆韩元),成为全球超过英特尔的最大投资商。
iSuppli看到2006年的第二季度中,NAND的营收同比下降15.7%,而NOR及DRAM的营收分别上升6%及16%。在第二季度中NAND销售额由32.4亿美元下降至27亿美元,原因是ASP价下跌33%。所以iSuppli修正2006年NAND闪存的预测,由上升37%改为上升15%至20%,兆位密度出货量上升25%。iSuppli预计全年NAND闪存的ASP下跌将达60%。
设备与材料丰收年 2006年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俱佳之年。因为半导体工业自2004年再掀高潮,达到371亿美元之后,2005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仅为329.5亿美元,下降达10%。然而据SEMI预测,自2006年开始,2007年及2008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业一路上升,有望于2008年接近2000年时的峰值数据。
全球半导体设备的连续增长,得益于在全球终端产品需求中硅含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每年的半导体投资不断地增加。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ic Marketing Associates(SMA)的报告,估计至2006年底前,全球有36座晶圆厂将开始动工兴建,总投资金额达59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440亿美元的投资建厂地区是在日本、我国台湾或我国内地,且其中有25座新晶圆厂为12英寸晶圆厂。根据SMA的报告显示,590亿美元中48%由亚太地区的公司支出。另据SMA的资料,闪存和DRAM晶圆厂将占2006年所有新晶圆厂投资额的64%,因此可以推断2007年闪存和DRAM的产能将分别成长40%和53%。
全球半导体设备业在固定资产不断增大的推动下,2006年硅片前道工艺设备的增长率可达25%,这是近几年中少有的亮丽业绩,可以认为12英寸生产线跨过交叉点以及存储器的产能持续扩大是主要推力。未来想要保持如此高增长,从理性分析已十分困难。随着投资强度的不断扩大,全球只有20多家芯片制造厂有足够能力可能跟进。因此全球半导体设备业面临一个多元化扩大赢利点的课题。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2005年为317亿美元,其增长幅度在10%左右,与半导体设备业的数量级几乎相当。
私募基金财团青睐半导体
2006年出人意料的是私募基金财团,如美国凯雷(KKR)等以176亿美元及108亿美元分别收购飞思卡尔及皇家飞利浦的芯片制造部门。近日又传出将以55亿美元(实质为64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装厂--我国台湾的日月光,让业界震动与深思。
以往私募基金财团曾有过对半导体中小型公司的收购产生兴趣,如以26.6亿美元收购安捷伦的芯片制造厂,并改名为安华高。而此次是发生在全球排名十位左右的飞思卡尔及飞利浦。
业界对此褒贬不一,表面看仅仅是换了一老板,由过去的上市公司,运行比较透明,转变为非上市的私募基金财团,相对可以较低调,避开竞争对手的跟踪。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份额及利润的权衡之间,私募基金公司更看重利润。可以想象未来公司在每个季度运行的利润压力会更大。业界也因此担心,此种转变之后,公司的长远发展,尤其是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否会受到影响。
不过,此次凯雷等的动作,让人感觉是一个精心思索后的长远行动计划,目标锁定在半导体的产业链,尤其是那些现金流充裕及每年固定资产投入不多的公司。由此也充分反映全球半导体业的成熟,以及在未来数年内获利稳定。
相较于前几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周期性波动太大,因此私募基金财团也不敢轻易贸然进入。如今一个2500亿美元的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而且波动很小,从利益回报角度,得到全球私募基金的青睐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
2006年即将成为历史,以往喧闹的半导体业现在已变得平稳。人们还是庆幸2006年全球半导体业有近10%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手机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其中DRAM及NAND的增长功不可没。
庆幸的是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推进并未受阻,65纳米及45纳米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直至2009年之前,整个半导体业的变局不可能太大。
2006年接近年末,需要对2006年做一些回顾。全球半导体业自2004年再次兴起之后,业界有三点基本共识:半导体业增长趋缓,而且周期性明显转弱;不可逆的价格下降压力,无论是终端产品或是存储器芯片等,给半导体业者带来严峻的挑战;半导体业的推动力由PC转向消费电子产品,对于半导体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iSuppli看到2006年的第二季度中,NAND的营收同比下降15.7%,而NOR及DRAM的营收分别上升6%及16%。在第二季度中NAND销售额由32.4亿美元下降至27亿美元,原因是ASP价下跌33%。所以iSuppli修正2006年NAND闪存的预测,由上升37%改为上升15%至20%,兆位密度出货量上升25%。iSuppli预计全年NAND闪存的ASP下跌将达60%。
设备与材料丰收年 2006年是全球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俱佳之年。因为半导体工业自2004年再掀高潮,达到371亿美元之后,2005年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仅为329.5亿美元,下降达10%。然而据SEMI预测,自2006年开始,2007年及2008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业一路上升,有望于2008年接近2000年时的峰值数据。
全球半导体设备的连续增长,得益于在全球终端产品需求中硅含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每年的半导体投资不断地增加。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ic Marketing Associates(SMA)的报告,估计至2006年底前,全球有36座晶圆厂将开始动工兴建,总投资金额达59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440亿美元的投资建厂地区是在日本、我国台湾或我国内地,且其中有25座新晶圆厂为12英寸晶圆厂。根据SMA的报告显示,590亿美元中48%由亚太地区的公司支出。另据SMA的资料,闪存和DRAM晶圆厂将占2006年所有新晶圆厂投资额的64%,因此可以推断2007年闪存和DRAM的产能将分别成长40%和53%。
全球半导体设备业在固定资产不断增大的推动下,2006年硅片前道工艺设备的增长率可达25%,这是近几年中少有的亮丽业绩,可以认为12英寸生产线跨过交叉点以及存储器的产能持续扩大是主要推力。未来想要保持如此高增长,从理性分析已十分困难。随着投资强度的不断扩大,全球只有20多家芯片制造厂有足够能力可能跟进。因此全球半导体设备业面临一个多元化扩大赢利点的课题。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2005年为317亿美元,其增长幅度在10%左右,与半导体设备业的数量级几乎相当。
私募基金财团青睐半导体
2006年出人意料的是私募基金财团,如美国凯雷(KKR)等以176亿美元及108亿美元分别收购飞思卡尔及皇家飞利浦的芯片制造部门。近日又传出将以55亿美元(实质为64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装厂--我国台湾的日月光,让业界震动与深思。
以往私募基金财团曾有过对半导体中小型公司的收购产生兴趣,如以26.6亿美元收购安捷伦的芯片制造厂,并改名为安华高。而此次是发生在全球排名十位左右的飞思卡尔及飞利浦。
业界对此褒贬不一,表面看仅仅是换了一老板,由过去的上市公司,运行比较透明,转变为非上市的私募基金财团,相对可以较低调,避开竞争对手的跟踪。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份额及利润的权衡之间,私募基金公司更看重利润。可以想象未来公司在每个季度运行的利润压力会更大。业界也因此担心,此种转变之后,公司的长远发展,尤其是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否会受到影响。
不过,此次凯雷等的动作,让人感觉是一个精心思索后的长远行动计划,目标锁定在半导体的产业链,尤其是那些现金流充裕及每年固定资产投入不多的公司。由此也充分反映全球半导体业的成熟,以及在未来数年内获利稳定。
相较于前几年,全球半导体业的周期性波动太大,因此私募基金财团也不敢轻易贸然进入。如今一个2500亿美元的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而且波动很小,从利益回报角度,得到全球私募基金的青睐是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
2006年即将成为历史,以往喧闹的半导体业现在已变得平稳。人们还是庆幸2006年全球半导体业有近10%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手机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其中DRAM及NAND的增长功不可没。
庆幸的是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推进并未受阻,65纳米及45纳米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直至2009年之前,整个半导体业的变局不可能太大。
2006年接近年末,需要对2006年做一些回顾。全球半导体业自2004年再次兴起之后,业界有三点基本共识:半导体业增长趋缓,而且周期性明显转弱;不可逆的价格下降压力,无论是终端产品或是存储器芯片等,给半导体业者带来严峻的挑战;半导体业的推动力由PC转向消费电子产品,对于半导体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NAND 相关文章:
- 分析师:NAND闪存市场或将“崩盘”(02-24)
- 日本地震将导致七种电子元件价格上涨(04-06)
- 东芝将量产19nm工艺64Gbit NAND(04-26)
- NAND Flash大厂积极制程转换 下半年20纳米当道(05-12)
- 全球NAND闪存市场一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0%(05-11)
- 终端需求疲软 NAND Flash合约价大跌 (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