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短信困局
广告占了垃圾短信的大部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包括商家、个人信息贩子、内容服务商、短信群发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短信群发设备研制销售者。他们都从垃圾短信传播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在垃圾广告的传播中,我们看到的是电信运营商、短信群发公司和商家理性的利益追求、理性的产业运作、理性的价值链共谋等,在这里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组织的秩序状态甚至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社会关系都被扭曲和掩饰了。如果从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群发公司与商家已经用理性利益追求这根高度集中的线索,为手机用户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域。在这个场域中,无论个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也无论他身受什么样的文化影响与社会时尚限制,都会通过手机这个"社会网络"来"感受"短信广告的侵扰。因此,垃圾短信是利益理性选择的结果,而用户只能是感性的无奈。用户除了对每天被迫接收各类垃圾短信表示无奈和不满外,还透露出对个人信息被随意传播的集体恐慌。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管理真空和控制失灵
科学技术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政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使现代社会变迁日益加速。作为新事物的信息社会,产生了很多传统社会中不曾存在过的新现象,出现了传统社会规范不能覆盖的领域,从而导致针对信息社会新问题的规范缺失,这就是社会学上的"规范真空"和"控制失灵"。一方面,手机短信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信息网络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而信息的传播和控制,带来了国家信息安全及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规范的建立却不能与技术的这种极速扩张同步。同样,道德规范的确立也是滞后的,并且其"社会同意"的性质决定了这种合意的确立过程常常是缓慢的。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接收者,极易造成垃圾短信的传播。用网络时代一句经典的话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走遍了世界",客观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综上所述,手机短信恰逢出现在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在短信这个社会的"晴雨表"上反映出来,短信特点、社会失范、利益趋动以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问题等造成了垃圾短信的泛滥。
垃圾短信危害不浅
说到社会问题,人们脑海中可能会很快闪出几个答案,如社会治安、诈骗犯罪、淫秽色情、个人隐私泄露、青少年身心健康等,但很少有人将这些与手机短信联系上。垃圾短信泛滥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污染了文化环境,也污染了社会环境,尤其以滋长犯罪最为严重;并且这种手机"牛皮癣"久治不愈的状态,其本身也已经形成新的社会问题。下面结合收集的部分短信,具体阐述垃圾短信及泛滥的社会危害。
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时期,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违法不良短信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扩大了事态,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传播反动信息,破坏社会稳定。据调查,最近反动及不良短信呈现向制造传播谣言、破坏社会安定等方向蔓延的趋势。如邪教、藏独、疆独寻衅闹事,短信起着联络和滋事的作用。
传播煽动信息,引发群体事件。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手机短信等起到了利益聚集、行动联络、事态发酵甚至谣言传播的作用。
造谣诋毁他人,引发干群关系紧张。如四川巴中市通江县某乡干部因不满一名县领导作风,向多位干部群众发短信借以冷嘲热讽,结果因"侮辱罪"被行政拘留5日,并被处以全县通报,留党察看两年。
传播无聊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据《扬子晚报》2010年2月22日报道,由于听信地震短信,从而引发民众恐慌,导致山西太原等地百万群众走上街头"躲避地震"。
冲击社会诚信
调查显示,垃圾短信中欺诈短信比例最大,以骗人钱财为主,使人防不胜防;并且坑蒙拐骗样样沾边,严重危害社会诚信。这类短信大致有三种:坑蒙拐骗短信,如诱人汇款、假冒银联催款甚至还有假冒慈善机构募捐等;代开发票、刻章办证等不良违法信息;带有陷阱含病毒链接的短信或淫秽彩信,如果按照短信息里的网址打开页面,就会被安装木马等病毒,威胁到手机使用安全。
污染社会风气
许多手机用户经常收到与自己毫无相干的消息,这些信息不定时间,逢空就钻,常常是深更半夜突然响起,不仅影响了他人的休息,而且严重腐蚀了和谐社会的风气,干扰了社会治安秩序。还有触犯法律的垃圾短信,对社会的治安和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主要有三类:传
- 信产部:短信管理规定正在制定(02-24)
- 工信部今起严打垃圾短信 向用户提供免骚扰服务(05-12)
- 工信部工商总局将联合清理短信广告群发公司(08-04)
- 中国电信联手12321推出防垃圾短信软件(02-20)
- 通信行业监管仍存难题 (02-15)
- 都是收到垃圾短信被骗,这位却赚了500元(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