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破解垃圾短信困局

破解垃圾短信困局

时间:07-17 来源:中国电信业 点击:

会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导致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合理、有效的价值体系,在私欲不断膨胀的个体和自我利益的驱使下,所出现的"行为偏差、混乱无序"就是"失范"状态。社会学家默顿修正了迪尔凯姆的假设,他将失范的含义由"无规范"更改为"规范冲突"。

手机短信出现在我国转型加速期,社会正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国际环境的渗透、社会结构的变迁、体制的转轨、社会阶层的分化、文化和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的凝聚力。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现在社会秩序变得不稳定了,社会规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无视规则、曲解规则甚至自立规则屡见不鲜。社会规范的失调导致 "短信失范",表现在短信传播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呈泛滥之势。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权威失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从对传统经典的顶礼膜拜到批判地继承,冲击了"个人崇拜"的封建思想和旧的传统,法理权威得到了相应加强;另一方面,在法律不健全的现状下,新的权威还不具有有效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权威失范。表现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以身试法等问题。垃圾短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威失范的表现之一。在短信管理上虽然出台了相关部门规章,但作为对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的监管还停留在2000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涉及对信息内容的约束很少,也不具体,而国家在对新型媒体广告的发布上也没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出卖个人信息的贩子更是没有处罚的依据。

角色失范。短信扮演着新型媒体的角色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又有谁在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的传递呢?传统媒介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存在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把关人",而在信息社会时代中,网络提供了一个没有人把关的无限自由的信息平台,传统媒介的 "把关"功能几近消失。在垃圾短信传播中,从短信制造的"枪手"或商家到泄露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者、短信群发公司、广告商、内容提供商再到电信运营商,或是角色定位模糊或是角色规范缺失,正是这些信息发布"把关人"的失范,对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的引导和不良信息的过滤自然无从谈起。作为短信平台的管理者 电信运营商不但没有把关的,而且自己也制造垃圾信息,成为最大的获利者。作为短信广告传播重要一环 广告群发公司明知道垃圾短信会给人们造成不便的情况下仍然海量发出,违背商业伦理,侵害用户的通信权和隐私权,甚至把个人信息当作商品买卖,为了私利而将垃圾短信统统抛给了用户。

道德失范。迪尔凯姆认为失范是对道德的一种否定,失范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失范的表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速,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强烈冲击,而新的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备有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导致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与无序。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时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起码的道德良心。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国民的道德水准正在下降,社会行为趋于功利化和非道德化,社会上的坑蒙拐骗、色情赌博等丑恶现象借助这个手机短信平台肆意制造垃圾短信,来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漠视社会的规则与手机用户的利益。

文化失范。文化失范是导致垃圾短信这种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由于新旧体制的交叉,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文化制度上的不完善,必然会带来一些"文化污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文化失范现象。西方外来文化的大举涌入与传统文化的举步维艰、大众文化的随波逐流与主流文化的削弱淡化,在社会意识上表现为大众精神低落,颓废情绪蔓延,漠视理想和未来,使人们对公共秩序丧失信心,瓦解人们行为的自律力,极易导致社会失范和越轨行为的产生。社会文化的失范也必然给短信文化造成影响和冲击,如大量庸俗、低俗、无聊短信的泛滥,缺乏深邃厚实的文化内涵,注重感官的刺激,张扬不健康的个性,破坏了文化的高雅性和严肃性,它的传播实际上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污染。

趋利动机是垃圾短信泛滥的社会心理因素

从社会学的视角,透过漫天传播的短信广告,我们的眼光将聚集在"理性"和"感性"上。从短信广告利益链上获利者的热衷和用户的无奈中,透析出利益驱动是垃圾短信泛滥的重要因素。

手机作为新媒体,商业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