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国内大搞AMOLED产线建设,好大泡沫?

国内大搞AMOLED产线建设,好大泡沫?

时间:04-11 来源:中国电子报 点击:

在华星光电与武汉正式签署第6代LTPS AMOLED生产线项目合作协议后,天马第6代LTPS AMOLED生产线也在武汉成功点亮AMOLED产品,成为近一个月来我国OLED产业发生的两件大事。

如今,AMOLED技术在中小尺寸应用领域替代优势日益明显,这让全球面板厂商都开始积极投资第6代AMOLED生产线。据统计,目前全球正在建设以及规划的OLED生产线多达15条,其中中国有9条。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厂商仍然在规划建线中。

专家呼吁,应该理性投资AMOLED,完善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以避免技术、人才、专利等各方面存在的风险。

三年内将有15条AMOLED生产线量产

据完全统计,目前全球除了已经布局的LTPS生产线外,还有15条OLED生产线正在建设以及规划中。

2017年将有3条中小尺寸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第三季度量产的有三星在韩国Chonan、LGD在韩国Gumi的第6代生产线,信利惠州4.5代线将于第二季度量产。

2018年将有6条生产线实现量产,其中第一季度量产的有京东方成都6代线以及三星在韩国Chonan的6代OLED生产线,第二季度量产的有天马武汉6代线、LGD在韩国Phju的6代线、夏普在日本Sakai的6代线以及JDI在日本Hakusan的6代线(规划中)。

2019年也有6条OLED生产线量产,分别是京东方绵阳6代线将于第二季度量产,和辉上海6代线将于第二季度量产,维信诺固安6代线将于第二季度量产,柔宇深圳5.5代线将于第一季度量产,华星光电武汉6代线将于第三季度量产(规划中),信利安徽6代线将于第四季度量产(规划中)。

据记者了解,除上述已确定的生产线,我国厂商还在规划其他AMOLED生产线。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陈炎顺表示,在OLED布局上,京东方将重点布局小尺寸柔性AMOLED生产线(成都G6、绵阳G6)。

现在OLED技术崛起,成为中小尺寸领域不可阻挡的技术趋势,这将成为我国企业的新机会。

2020年OLED出货量有望突破8亿片,预计2015年~2021年AMOLED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5%左右,将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主流。如今全球面板厂商都在积极布局AMOLED技术,以抢占话语权。然而,我们却注意到,除了面板大厂外,不少新进入者也开始联手地方政府布局OLED市场。

据记者了解,日前黑龙江大庆映奥科技也宣布将投资620亿元建OLED生产线,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OLED作为新兴显示技术,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全球面板厂商也都在积极布局。

OLED在中小尺寸应用领域替代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国准备投资或号称投资的AMOLED量产线有10余条,每条线投资规模数百亿元左右。但是究竟有多少家能够凭借技术实力存活下来呢?对于OLED面板生产线的大规模投资,不少业内专家也表示担忧,AMOLED产能迅速扩大将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三年内OLED产能将集中爆发,或将引发产能过剩的风险,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齐步走"式建线或面临风险

尽管很多面板厂商都在AMOLED领域进行布局,但是与三星相比,出货量仍然非常少。

在AMOLED手机面板市场,三星几乎占据了99%的份额,并拥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齐步走"投资建设6代AMOLED生产线,将面临很大的风险,除了专利外,最重要的是生产经验不足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告诉记者,柔性OLED生产经验国内是空白的。在没有成功量产经验的条件下,不断新建产线,爬坡时间漫长,量产艰难,良率难提升。这都会带来巨大的资金、人员、盈利压力,尤其是有经验的柔性AMOLED技术人员不足,会导致面板厂爬坡时间慢,良品率难提升,存在亏损的风险。

可以说,当前中国OLED产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期,一方面产业从LCD向OLED演变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此时在OLED加快布局将有望打破日韩的技术垄断,在OLED材料、器件、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综观全球OLED市场竞争格局,韩国企业优势依旧明显,中国OLED产业链相对薄弱,全球OLED产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技术或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中国OLED产业想要把握战略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跃居世界显示强国,就要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最大程度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然而,目前我国OLED产业链上游配套还不完善。

欧阳钟灿院士表示,我国应该突破OLED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业链配套,才能加快产业化步伐。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裕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OLED产业链模式单一,上、中、下游厂商合作较为初级,未来应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

围绕终端用户及市场需求、面板厂商、上游原材料及设备厂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