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火的移动电源租赁,目前都有哪三个主要玩家
"对于现在逛街的人来说,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厕所、餐厅和充电宝,说起来很有趣,充电竟然成为了和上厕所一样,是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一位西单大悦城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用户对于电池续航需求的增长以及超越了电池的技术水平进步,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占据用户的时长,但是相反地,手机电池的续航水平增长缓慢。
小米移动电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进入市场,自2013年12月发布至今,小米移动电源的销量已经突破6000万块,平均每10秒钟可以卖出6块。但是再火爆的行业也有失意人。
来电科技的创始人袁炳松在2013年双十一的时候囤货移动电源6万台,想趁着移动电源的热销赚一笔,没想到事与愿违,别的品牌凭借促销活动连连报捷,他最终只卖出了8000台,"一天就亏了500万。"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样的数据,机缘巧合之后决定转做移动电源租赁。
云充吧和来电科技差不多同时进场,创始人雷云虽然没有袁炳松那么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但他同样在移动电源行业有十几年的经验了。街电属于后起之秀,这就是目前移动电源租赁的三个主要玩家。
移动电源租赁,就是定点投放一个类似于自动贩卖机的机器,里面装有移动电源供人们租用。这跟目前很火的共享单车很相似,也是它被捧成"下一个风口"的重要原因。
其实移动电源租赁只是伪共享经济
提到移动电源租赁,难免会联系到当下比较热门的词--"共享经济",但是雷云不这么看,他说:"移动电源租赁只是一门生意,我做一个平台租出去我自己的东西,用户付费使用,不存在共享行为,跟共享单车一样,只是伪共享经济。"
移动电源租赁,重在的是"租赁",而没有"共享。
来电科技的投放主要是以40门和12门的大中型移动电源租赁站为主,投放地点多选在大型购物广场、院线、餐饮业态等;使用时须缴纳100元押金(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可免押金),每次租借使用的第一个小时免费,后续1元/小时,一天10元封顶。
云充吧早期做的是大型租赁站,目前以小型为主,投放地点早前以商业中心为主,而后转至院线、餐饮门店为主;收费方式与来电科技大致相同。
街电则起步于长沙,以餐饮门店为主,还有夜店酒吧、咖啡厅等小型场所的投放。使用的押金同样为100元,每次租借的前半个小时免费使用,往后1元/小时。他们的优势在于,提供的移动电源是携带充电线的,而上两家只提供移动电源,数据线需要自己携带或另行购买。
在雷云看来,这种收费策略的差异主要还是受到投放地点的影响,比起商场、院线的长时间使用和高流动率,来自餐厅的用户复用率低,平均使用时长短,这也是街电半小时后收费的重要原因。
来电科技袁炳松的经历,是推动移动电源租赁出现的一个缩影--移动电源行业的竞争升级和转型。
早在2014年,移动电源租赁就已经开始在深圳出现,2013年移动电源产业的兴起推动电子制造业为主的深圳有大批厂商进入代工和贴牌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但是小米的入局以及在电商行业的重要影响力,以及行业的交替和洗牌,推动他们纷纷转型。来电科技和云充吧的创始人都有移动电源的研发和销售背景,街电以数码产品电商起家。
虽然跟共享单车出现的时间差不多,但是跟着共享单车的"共享"概念,移动电源租赁才真正的火起来,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资本看赛道行业看门道
虽然雷云表示目前资本市场对于移动电源租赁这个行业的态度是一半看好一半观望,但是资本市场的准则是"投资就是占赛道"。
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已经没有什么机会,跟共享单车非常相似的移动电源租赁就成了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
来电科技成立于2013年年末,今年4月份才完成了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
街电虽然是成立于2016年,但是也是今年4月份完成了亿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
雷云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也透露,云充吧的最新一轮融资也即将完成。
有看好的自然也有不看好的。雷云曾经跟品胜接触过,他表示品胜就不会看好无人式的移动电源租赁模式。品胜目前也从事移动电源租赁,但是都是人工操作的,品胜认为这种无人管理的会有道德风险,有很高的损毁率,人工操作的相对来说成本更加便宜,风险更低。
雷云对于这个观点并不认同,共享单车在室外,随时随地都有,破坏行为不一定在监控范围之内,但是移动电源租赁是在室内,不仅仅在监控范围之内,相对狭小的空间,出格的行为会被放大。不过他也承认,用户无意造成的损坏不可避免,只是几率不大。
说到移动电源还有一家不
- 两年魔咒:谷歌中止研发超长续航电池项目(04-03)
- 谷歌寻求续航突破:要改进固态电池!?(04-14)
- 触“电”情缘:人人都是发电机(03-01)
- 电池续航,可穿戴设备的“阿喀琉斯之踵”(04-16)
- 微软新电池技术:可能让我们告别一天一充(05-16)
- 电池续航仍难突破,以色列公司纳米点技术也难奏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