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超薄薄膜印刷有机电路,山形大学咋做到的

超薄薄膜印刷有机电路,山形大学咋做到的

时间:06-15 来源: 技术在线?? 点击:

笔者于2016年6月访问山形大学的有机材料系统研究设施,参观了其中的一部分。将分4次进行介绍。最后介绍使用扩展栅型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以及在超薄薄膜上制作的全印刷型有机集成电路。

扩展栅型有机晶体管

使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OFET)的生物传感器元件有直接检测型和扩展栅型(图1)。前者容易实现集成化,作为显示器的驱动用TFT背板。后者运转稳定。这里来介绍后者,即扩展栅型OFET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图1:OFET生物传感器元件的基本结构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图2是有机晶体管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有机晶体管上面嵌入了扩展栅电极,用来作为特定成分的受体。受体吸附成分后,晶体管的电流/电压会发生变化,从而判断出特定成分存在与否。有机晶体管型传感器检测的是栅极电极/溶液的界面电位的变化。有机晶体管的电导随捕捉到的目标物质改变。因此,晶体管电极界面的设计极其重要。

图2:有机晶体管传感器的检测原理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扩展栅型OFET的元件特性如图3所示。载流子迁移率为0.07cm2/Vs,开关比为103。观测不到滞后,具有能耐受重复操作的稳定性。驱动电压为3V,低于按钮电池的电压。

图3:扩展栅型OFET的元件特性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使用扩展栅型有机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

在生活方式病、精神疾病激增的情况下,为了预防疾病,可以在诊所和家庭中简便实用的传感器芯片需要达到实用水平。OFET因为成本低、灵活性高,容易与信号处理部、传感部整合,在新一代生物传感器"智能生物传感器"中应用成为了众望所归。但如图4所示,在过去,只有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Non-Specific Binding)的检测采用了基于OFET的生物传感器。图5是扩展栅型有机晶体管传感器。分子的识别方法有酶反应、免疫反应及人工受体。

图4:蛋白结合的示意图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山形大学着眼于扩展栅型OFET结构,就该结构应用于利用生物物质间特异性结合(Specific Binding) 的生物传感器的可能性展开研究,尝试着检测了人血清中存在的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反应只发生在溶液中,需要以低电压驱动元件。因此,山形大学使用SAM/AlOx双重栅极绝缘膜,制作了低电压驱动的OFET。

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栅电极(Al),然后进行RIE处理,形成表面AlOx膜。将基板浸泡在Tetradecy lphosphonic Acid溶液中,形成双重栅极绝缘膜。接着形成源漏电极(Au)。之后再形成疏液性间壁层,使用滴铸法形成高分子半导体。最后通过旋涂法,在基板上形成封装膜,就制成了低电压(3V)驱动OFET。

接下来还要在PEN薄膜上直接形成Au,作为检测元件的扩展栅电极部(图5)。将其放入10-carboxy-1-decanthiol溶液中浸泡,在形成SAM膜后,通过偶联反应,将Streptavidin固定在Au电极上。然后滴下不同浓度的Biotin化IgG抗体,通过捕捉基于Streptavidin-Biotin结合的IgG抗体,检测晶体管特性的变化。使用的参照电极为Ag/AgCl电极。

图5:扩展栅型有机晶体管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因为降低了OFET的驱动电压,使用扩展栅结构分开了检测部和驱动部,即使在溶液中进行检测,也能获得稳定的FET特性,从而实现定量性的评估。

OFET将链亲和素改性为了扩展栅电极,在其中添加生物素化免疫球蛋白G,晶体管特性会随浓度变化发生改变,阈值电压(VTH)也会发生变化(图6)。造成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捕捉到的蛋白质所携带的正电荷。在控制下添加牛血清白蛋白没有取得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该元件选择性地检测到了存在于水中的生物素蛋白。证明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有效性。

图6:IgG抗体的浓度与阈值电压的关系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研究室发现,通过在传感器部加入OFET、免疫反应和酶促反应,或者是人工受体,可以制造出能够检测生理活性物质的薄膜型生物传感器。通过使用这种传感器检测各类疾病的标志物等,有助于在未来通过简单的方式降低健康风险。

现在可以检测的成分有硝酸离子(在感觉到精神性压力时产生)、乳酸离子(运动性应力)、IgA抗体(舒适性)、葡萄糖(糖尿病)和组胺(食品鲜度)。设想的用途包括粘贴在手上检测压力的大小、粘贴在食品上检测变质等(图7)。

图7:传感器功能与RFID功能的一体化 (图:山形大学的资料)

在超薄薄膜上制作的全印刷型有机集成电路

要想实现物美价廉的可穿戴电子,制作轻、雹柔软的大面积元件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印刷方式有望成为实现大面积电子的有效手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