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从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趋势看本土企业的忧与喜

从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趋势看本土企业的忧与喜

时间:07-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011年,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全球整体消费水平不足,下游电子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从而使得上游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2011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销售额为136.6亿美元。此外,2010年市场基数较高,因此2011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同比增长为5.3%。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分析

在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中,美国企业的数量与技术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TI、飞兆、IR、美信、ADI、ON Semiconductor、Intersil和凌力尔特等众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遥遥领先。其中,飞兆、凌力尔特、On Semiconductor、Intersil和IR等企业都是以电源管理为核心业务领域。仅次于美国的是日本企业,包括瑞萨、东芝、罗姆和富士通等,其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亦不容忽视。与美国企业不同,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大多并非电源管理芯片。欧洲方面,其半导体企业数量不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ST、恩智浦和英飞凌3家半导体大厂,与东芝、瑞萨等日本企业类似,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只是这三家大厂众多产品线中的一个。其中ST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相对较全面,但这三家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有较强竞争力。

经过今年来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台湾地区拥有拥有Richtek、富鼎先进(APower)和茂达(Anpec)等一批企业,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在产品方面,我国台湾企业主要偏重于DC-DC领域,主要产品包括:LDO、DC-DC、电池管理、LED驱动等产品。得益于我国台湾和大陆发达的电子制造业,台湾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应用于PC主板、显卡、DC、PND、显示面板和LED等领域。从我国台湾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的市场分布来看,我国大陆和台湾是最大的应用市场。与欧美企业相比,台湾企业虽然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仍相对落后,但台湾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速,未来将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速度一直远超全球市场的发展速度,但近年来,这一增速优势正慢慢缩小、2011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销售额实现411.1亿元,同比增长6.2%。

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类似,在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中,,欧美企业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仍占据绝对优势。美国企业市场份额更是有着较大领先优势,且企业多数专注于模拟器件业务。然而,电源管理芯片进入门槛较低,使得中国电源管理芯片本土企业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如岭芯、圣邦微电子、长运通、芯原科技、深圳美芯等企业迅速成长,并在一些中低端电源管理芯片产品市场,例如LDO、DC-DC和LED驱动等产品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品牌逐渐得到业界认可固然令人可喜,然而,其要追赶欧美企业还有待时日。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趋势分析

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从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来看,电源管理芯片的与多数模拟芯片的技术发展趋势类似,工艺尺寸越做越小。但从线宽的角度来说,属于模拟器件的电源管理芯片的线宽将会落后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其它逻辑器件等产品。电源管理芯片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表现在产品功能、性能、封装方式和功耗等方面。除了产品性能参数等方面的发展以外,产品应用解决方案的提升也是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电源管理芯片的集成趋势也将会是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便携产品数量的不断提高,芯片尺寸要求也越来越小。除了直接将工艺线宽降低之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集成多种电源管理功能的PMU芯片将会得到更多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中国电源管理芯片主要应用市场来看,包括计算机、消费电子和网络通信的3C领域仍然是最主要的应用市场,应用于3C领域的电源管理IC超过整体市场的3/4,这主要是由于3C领域的电子产品产量巨大。例如手机、PC、各类家电和数码产品,这些产品每年产量都在数千万或数亿,因此所消耗的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较多。此外,一些增长快速的新兴产品同样属于3C领域,例如iPad以及各类上网终端,以及医疗和工控领域的一些产品增长速度也较快。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希望电池延长待机时间和使用寿命、提升电池驱动效率的需求,将促进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出现新一轮增长。

解码舌尖上的本土IC设计企业系列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