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回归阻击"野蛮生长" 多晶硅花未开即临枯萎
12月19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北方冬日的阳光和寒风下,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舟硅业")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一期1500吨多晶硅|0">多晶硅项目总体建设已经完成了93.26%,预计2009年上半年可以稳定地出产品。"神舟硅业总经理姜文正向记者表示。
这只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神舟硅业宏大计划的一部分,而上市公司航天机电 (600151.SH),也持有神舟硅业29.43%的股权。
即便经济危机寒意逼人,而多晶硅的价格,也从最高的500美元每公斤降到目前的150美元左右,但姜文正表示,"二期只会加速,不会放缓"。
与此同时,亦有消息传出,部分"大干快上"的多晶硅生产项目,在资金紧张和产品价格暴跌的情况下,面临项目放缓之虞。
在2007年底的最景气时期,多晶硅的售价一度高达其成本的9倍,这亦催生了此后一年,国内多晶硅产业的野蛮成长。
"国外多晶硅的成本,在30美元到40美元之间,而国内的成本,在40美元到50美元之间,目前的价格正在回归理性。"航天机电董事长曲雁表示。
而产业整合,亦被在此时屡屡谈起。曲雁表示,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多晶硅的价格过高,而一旦经历了"抢速度的行业青春期"之后,规模与成本的优势将左右企业走向。
跑马多晶硅
"2010年或许将成为分水岭,此前产能能够释放出来的企业,将会享受行业的景气。跑在后面的,则有可能成为被整合者了。"国海证券在其报告中预测,多晶硅2010 年前需求强劲, 在建的产能尚不能立刻释放出来,即便价格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因此,在2010 年前有规模化产出的多晶硅生产商,最先受益于此轮行业景气顶峰的繁荣期"。
"抢速度"遂成为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关键词,而2009年也成为大量产能的开始释放之年。
"从去年8月份开工到现在,建设周期只用了16个月的时间,而按照国际的惯例,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 姜文正向记者表示。
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最大的掣肘是,"按照太阳能电站可以使用25年计算,目前每度电的发电成本高达4元钱,在没有中国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这一价格太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以2007 年为例,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1180 兆瓦,其中出口达到了1000 兆瓦,比例超过90%。
德国、美国、日本,在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指引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和有效的措施,亦使得上述三国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出口方向。
受此拉动,中国的光伏产业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率接近50%。
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太阳能的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产量的26.6%。2007 年世界前16 家太阳电池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有了6家。
相比之下,中国的国内需求却颇为羸弱。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2007 年累计装机容量仅有10 万千瓦,不足全球的1%。
整合者生存
金融风暴的袭来,为多晶硅及其下游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增添了诸多变数。
"上马的多晶硅项目,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旦融资跟不上,将会延缓其进程。"
神舟硅业财务总监徐杰指出,由于目前的金融危机,"预计2010年达到平衡的多晶硅供需,有可能被延迟到2012年。"
另一方面,则是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价格下跌,令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迫切性得以舒缓。
"国内有一家大型的光伏生产企业,之前通过长单锁定了其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这在多晶硅价格暴涨时,是它的优势。但现在,长单则对这家企业拖累颇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失为正确之路。
以航天机电为例,其参股神舟硅业,正是出于将多晶硅和光伏产业打通的考虑。
2008年12月17日,航天机电发布公告,表示"为构建完整的新能源光伏产业链,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准备通过配股募集资金10 亿元增资神舟硅业,而在此之前,航天机电已经以自有资金向神舟硅业先行增资2 亿元,目前,上市公司合并持有神舟硅业29.43%的股权。
光伏板块是航天机电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因处于行业下游,受上游多晶硅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明显,毛利率呈递减趋势,也影响了该公司订单承接。
"太阳能电池的成本,50%以上是多晶硅的成本,现在打通了产业链,也会把成本降下去。"航天机电总经理左跃向记者表示。
据姜文正介绍,以多晶硅80美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神舟硅业可以在5.07年回收全部投资。而即便经历了前段时间多晶硅的恐慌性暴跌,其市场价格仍远高于80美元每公斤。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中美硅晶涉足上游多晶硅业务(02-21)
- MEMC与三星精密化学合建多晶硅厂(02-18)
- 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02-21)
- 多晶硅门槛提高带来集群效应(02-23)
- 多晶硅现货价格攀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