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大鳄群居打造长三角印钞机
资本聚集产业链上游
对于中国太阳能企业来说,国外市场是获得发展的关键。
2004年,德国宣布对太阳能产业给予政府补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猛增235%,无锡尚德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年产值翻了十倍。至2007年底,尚德公司占我国太阳能光伏总产量的45%以上,"Suntech"成为国际光伏行业知名品牌,中国也因此跃升为世界三大光伏产业制造基地之一。
纵观整个产业链,上游为硅粉的生产、提纯,接下来是拉棒、切片,下游则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以及相关组建的生产和调试。凡在海外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国内太阳能企业,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下游,即太阳能电池和相关组件的生产和调试。
"这些公司就是两头在外,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上述道杰资本分析师认为:"在美国上市的国内太阳能企业主要是做电磁片,总体能力比美国还强,但是中国还不能大规模做出原材料多晶硅。"
"谁拥有原材料和技术,谁就赢"。这名分析师道出了当前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由于大量资本涌入,原材料多晶硅价格大涨,每公斤已经从三四年前的13美元上涨到现在的300~400美元。
巨大的利益驱动吸引着资本向产业链的上游集聚。
2008年难,长期专注下游组件制造CSI阿特斯透露,该公司也在洛阳建设一座大型硅片厂,以此向上游渗透。而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赛维LDK则于2007年上马了1.6万吨硅料产能,向产业链的更上游进军。
此外,全球排名靠前的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尚德电力前不久宣布,以9890万美元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伟俊投资基金(WaichunInvestmentFund)所持顺大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后者所从事的同样是尚德原先从未触及过的硅料和硅片生产。
除了这些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其他资本也开始加入到多晶硅的资本盛宴中来。
2007年,江苏阳光宣布,将在宁夏石嘴山投资兴建一个年产4500吨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第一期1500吨预计将在2008年底投产。
2008年,由川投能源、天威保变共同投资组建的新光硅业投产,其业务同样是生产太阳能产业的上游原料多晶硅。
对于资本加速进入多晶硅生产环节,分析人士认为前景并不十分看好。原因是一方面多晶硅生产技术门槛太高,事实上,目前投产的几个多晶硅生产企业都未能达产,生产效益有限,另一方面,根据目前公布的规划,到2010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总产能将达2万吨以上,如此大的产能如何消化,将成为考验各企业的难题。
对此,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分析说,那些能够在2009年前进入生产阶段,能够分享多晶硅暴利的厂商,值得看好;而投产时间比较迟的多晶硅项目,届时面对的是下滑后的多晶硅价格,利润空间将比较有限。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中美硅晶涉足上游多晶硅业务(02-21)
- MEMC与三星精密化学合建多晶硅厂(02-18)
- 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02-21)
- 多晶硅门槛提高带来集群效应(02-23)
- 多晶硅现货价格攀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