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全视角解析“坚强智能电网”

全视角解析“坚强智能电网”

时间:04-04 来源:3721RD 点击:

从"坚强电网"到"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转变

2002年底,我国电力体制实现了厂网分开。而当时,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我国正在经历多年的持续缺电。为了缓解供电紧张,大批电源项目纷纷上马,超过70%的行业固定投资流向电厂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发轻供不管用"投资倾向,致使电网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已经严重制约电力跨区供应以及电源的及时送出,成为影响全国电力总体供应能力的重大瓶颈。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分析我国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国家电网。这一"建设坚强电网"的重大战略对于近年来的电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特高压工程等跨区联网工程的建设,除台湾等地区外,全国联网格局初步形成。全国联网有力地支持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状况,促进了电力行业整体投资效益的提升。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适应我国电网发展新形势的战略选择,是继特高压取得重大突破后,电网发展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实现了从"坚强电网"向"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变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强智能电网是以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法来客观描述现代电网发展的基本特征。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领域的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坚强"与"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与"智能"本身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坚强"是基础,电网需要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和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送和供应能力,满足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智能"是关键,将各种新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明显,是满足电力服务多样化必然趋势。

二是"坚强"与"智能"并重,是立足我国电网发展实际的战略选择。为用户提供充足电力的基本要求和更加智能化的电力服务是电网建设必须并重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当同步建设、同时推进,缺一不可。与电网规模已经基本稳定的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电网发展要同时解决量的扩张和质的跨越。这就决定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要坚持电网智能化与坚强网架建设协同推进,即建设坚强网架和智能系统有机统一,两者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同时,在智能电网作为国际共同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这也是我国电力工业自主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由路径。

三是在已有发展成果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系统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培育新型业务及服务模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在已有电网发展、技术积累等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技术、体制和管理优势,按照整体性原则,系统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电网基础设施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包括信息、智能控制等技术在电网中融合应用,将带来信息通信服务、能效及需求侧管理等新型增值业务。同时,电网智能化整体水平的提升,用户种类增多,业务内容更加丰富,市场竞争性增强,也将促进电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服务渠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全视角解析坚强智能电网所带来的效益

通过3月份在北京举办的2012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国际论坛中所透露的信息表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不同角度,对坚强智能电网所带来的效益加以解读。

相比传统电网,智能电网可带来定量评估的环境效益、用电环节效益、电网环节效益、发电环节效益和其他社会效益合计约2000亿元。

全球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如何接入及充分利用等问题,需要用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加以应对。

欧美国家的研究及实践表明,智能电网建设可以给电力企业、用户以及社会带来预期收益。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体上看,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等多项功能。就我国而言,上述功能和效益,主要由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4大措施带来。

措施一:加大煤电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特高压跨区输电,转变"就地平衡"为主的传统电力发展模式,构建"跨区输电"为主的电力发展模式,实现输煤输电并举。

该措施可以实现的效益包括:输煤输电合理分工,提高煤炭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效率;优化利用我国环境资源,降低环境损失;提高能源输送经济性,降低供电成本;节约能源输送通道占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等。

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特高压网架和西部、北部大型坑口电厂,2020年中东部地区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减少环境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