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休整 太阳能光伏接力新能源发展大棒
政策异动厂商回归
"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比重的提高也再次佐证了该产业即将爆发的倾向。
"现在国家的新能源规划一直没有出来,就是出于太阳能的考虑,2020年50吉瓦我觉得远远止不住,应该在50到100吉瓦的区间范围内。"李虎说。
而另一方面,一直处于新能源主导地位的风电却在收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一直致力于风电和太阳能的研究,通过对这两个产业的长期观察,他判断"政策在异动","虽然我们还有7个千万千瓦的风电三峡没有开发,但是可以看出国家能源局在刻意控制风电开发的节奏,下达的目标是每年增加1000万千瓦,而不是前几年的每年翻番了。"
的确,风电需要控制节奏。从2008年开始风电大发展,每年都翻番增长,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倒塌、着火、脱网等。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表示,"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个风电行业产生很大损失。"所以,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一些大型风机制造商都放缓了脚步,提出不冒进,稳步发展,甚至不惜从老大的位置上滑落。
就风电发展中积聚的问题,国家层面也展开了新一轮的"整风"运动。
5月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对甘肃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中给企业定任务指标、设备招标要求选本地产品等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同时强调"未经国家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这是继3月27日后国家能源局针对酒泉风电建设方面第二次批评。
无独有偶,内蒙古针对自治区内风电存在的问题,主动进行了风电整改。5月初,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局长王秉军宣布,"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以减少区内风电开发企业的方式进行风电开发企业的资源整合,同时提高新进企业准入门槛。
据李胜茂介绍,风机一般运行三年后是大批量质量问题的爆发期,而我国的风机大规模运行也有两年了,所以,更应该控制速度以腾出时间解决现有问题。
7个千万千瓦级基地没大规模开发,就是因为并网、质量、大兆瓦风机都没有达到更高水平的情况下不敢展开。
"就风机制造企业而言,今年华锐和金风的报表不太漂亮,虽然他们的业绩、产销规模还可以,但是现金流极具恶化,华锐是负的,金风好一些,有1亿多元。
可能是他们没有预见到国家调控的速度,产能扩张的规划与国家的紧缩政策不相匹配了,也就是说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李胜茂说。
李胜茂还提出了更为重要的一点,即风机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了,以前是风电运营商开车去生产线上等待风机下线,但是现在不同了,更多的主导权掌握在买方,这样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但李胜茂认为,考虑到华锐和金风还有品牌效应,下游风电场还是更愿意把仅有的订单给他们,所以他们的订单不会下降,小企业就不好接订单了,接到也做不起。现在1.5兆瓦的风机每千瓦已经跌破4000元,那些买图纸的小企业均是买一些零部件后组装,组装下来的成本就远远高于4000元,所以得不偿失。"现在处于整合前夜,很多小企业还在坚持,我认为风电整合期在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就会到来。"
某大型风机制造商也坦言:"排在前几名的风机制造商的竞争也接近白热化了,国内,一些发电央企提倡购买自己旗下的风机,国外,又遭遇一批国外风机制造商的竞争。所以,预计今年的利润一定会下降,以后要看能保持多少稳定的增长水平了。现在我们公司已经从行政方面开始提出节约了。"
另一方面,太阳能的订单却在急速上升。发改委能源所传出的消息是"十二五"规划中将从5吉瓦调整到10吉瓦。而截至目前,国内的太阳能电站只有0.6吉瓦。前后数据的差距显而易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近期在到处调研太阳能项目,他说:"未来五到七年,光伏发电将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即0.6元左右,而现在的火电虽然低,但是加上环保成本,煤价上涨等因素,火电的成本一定会上升,这样太阳能就能平价上网,实现公平竞争了,并且一旦实现平价,太阳能的发展规模一定会超过风电。"
中国的光伏一直是两头在外,近期,国际市场出现一些问题,即各国纷纷提出削减光伏补贴,国内很多出口企业不得不重新把目标转向国内。
国内很多光伏上游企业,产能按照进度已经快达产了,不能因为国外的补贴减少而停止生产,所以只能转向国内消纳。也可能会达到降价的效果,因为产能必须消化,企业的利润就会变得薄一些,自然电站成本也会相应降低,这对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有利的。
由此可见,当各个环节都在转向或者有转向倾向时,这个产业链条也在不由自主地发生倾斜。但是,风电的大发展依旧有很多问题值得回味,太阳能大发展准备好了吗?是否还会像风电一样先是大规模爆发然后停下来整顿?有人说这是市场行为必须如此优胜劣汰,也有人说大可不必如此,提前规划和设定门槛或许才是正确的出路。
- 晶澳开发出新高效多晶硅太阳能电池(02-21)
- 中美硅晶涉足上游多晶硅业务(02-21)
- MEMC与三星精密化学合建多晶硅厂(02-18)
- 保利协鑫多晶硅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02-21)
- 多晶硅门槛提高带来集群效应(02-23)
- 多晶硅现货价格攀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