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之路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之路

时间:12-03 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点击:

2015年11月20日,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通过了用户组织的在轨测试和总结评审,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也同时完成了在轨"体检"。这意味着,作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排头兵",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3颗北斗导航卫星不辱使命,为下一步全球组网星座开展技术试验和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继7月25日一箭双星以及9月30日成功发射入轨后,工程人员对这3颗卫星进行了紧张有序的各项在轨测试,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项目,全面验证了关键技术,导航信号性能指标较前一代北斗卫星大幅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进军建设全球导航卫星工程,初战告捷。

创新出妙招,北斗步步高

——攻克众多首创技术,在轨捷报频传

这3颗全球组网的"领头雁",均诞生于五院。在全面建成区域导航系统之后,五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责无旁贷地扛起了全球组网的重担。面对建设全球导航系统更精、更稳、更准等众多高难度指标要求,研制团队坚持创新开路,苦战破关,将一个个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踩在脚下。

为了提高全球导航能力,实现和国外导航卫星系统兼容、互操作以及与北斗区域导航系统的平稳过渡,研制团队创新设计了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播发信号数量比以往增加了2倍多,居所有导航卫星之首。

同时,第18颗北斗导航卫星还开创性地试验在S波段播发导航信号。为了满足播发导航信号数量多的要求,研制团队成功地解决了大功率、小型化等难题,并巧妙地通过多种组合选择、软件重构等方法,使这些信号利用效率更加高效、优化,信号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信号格式。在同样的时间内,导航卫星可发送更多的信号,更好更快地满足用户需求。"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说。今年8月,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遥远太空传来导航信号,这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北斗导航信号体制的新时代。

北斗导航卫星所处的电磁与空间环境非常恶劣,为了提升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抵抗太空"风雨"的能力,研制团队煞费苦心。他们充分汲取了以往导航卫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大量的优化设计、仿真、试验,极大地提升了卫星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这3颗卫星入驻太空几个月来,成功应对了太空恶劣环境的侵扰,始终保持连续稳定工作,全天时不间断地播发导航信号,展现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强健体魄。

验证新型导航卫星平台,是这3颗卫星的重要使命之一。为了打造一个适合全球导航卫星组网需要的全新导航卫星平台,研制团队创新采用了桁架式结构设计,在卫星有限的空间内,极大地提高了有效安装面积,且缩减了卫星尺寸,减轻了自身重量,提高了平台的性能。新平台可以完美应对全球组网一箭多星批量发射、快速组网的挑战。新平台的输出功率比以往的北斗导航卫星大,但重量还不到以前的一半,其功率重量比优于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平台,在国际同类卫星中居先进水平。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还拥有超一流的"智商"。这得益于首次采用的综合电子体系构架。为了实现敏捷智能化管理,研制团队从顶层优化配置了信息流和产品组合方式,极大地简化了设备间的接口。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作为卫星的"大管家",综合电子分系统"巧理千条线",不仅能贴心服务于所有的分系统,还能井井有条地处理各类信息,组织调配力量实现自主管理,使卫星的信息集成度大幅提升。

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中,首创技术数不胜数——首次在国内卫星中采用扩跳频测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卫星的安全性,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首次在国内卫星中实现了多卫星数据的汇集和高速传输,使大数据驶入"高速通道",将卫星上丰富的数据及时传递下来……

太空中不断传来的捷报,成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初上战场的无形勋章,也展现了研制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抓总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信。

太空架"金桥",星星互联通

——掌握星间链路技术,突破全球组网难关

与国外全球导航卫星不同,北斗导航卫星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不能全球布站,在此情况下如何建设全球导航系统呢?研制团队大胆提出了采用卫星间互联互通的星间链路技术解决这一难题。于是,突破星间链路技术,成为研制团队的重要任务。

在茫茫太空,卫星之间相隔万里,在微如尘埃的两颗卫星间修建"桥梁",可谓"难于上青天"。为攻破这一难题,研制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方案论证和研制攻关。他们开创性地提出了混合型新体制星间链路方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和相关设计,攻克了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