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My Wi-Fi"计划加速 产业链推广优劣共存
在英特尔近日举办的2009年移动产品夏季沟通会上,英特尔公司推出了包括酷睿2双核T9900、P9700和P8800处理器和一款低功耗超低电压(ULV)奔腾SU2700处理器四款全新的处理器,并对其产品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在此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为英特尔“My Wi-Fi”技术在国内的首次亮相。
所谓“My Wi-Fi”技术,就是把无线卡虚拟成两个无线空间,当他跟AP相连时,这是传统应用模式,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终端设备。当它跟其它个人无线网络连接时可以当做一个基础的AP,所以一个卡可以充当两个角色。通过My Wi-Fi组件的局域网络可实现进行局域网游戏、数据沟通、者信息互换等操作,作为终端设备的AP笔记本,只需通过无线方式、有线方式、3G方式等方式连接入网,那么此时跟他连接的笔记本及数码设备就可以同时上网了。
据了解,早在今年年初,英特尔公司在第42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就对“My Wi-Fi”技术进行了展示。英特尔My Wi-Fi网络最多同时支持8台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打印机、笔记本等,进而可以组建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移动应用的感受。
事实上,Wi-Fi联盟也是该技术的积极推动者。目前,联盟正在制定一项名为“点对点直连”技术的相关协议。Wi-Fi联盟营销总监Kelly Davis-Felner曾表示:“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快的内容传输,且保障更多文件的同步性,而企业用户希望可以能够直接连接外接设备,如打印机和投影仪等。同时,由于“点对点直连”技术并非基于任何IEEE标准,将早于其他技术更快的推向市场。”
随着全球Wi-Fi市场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嵌入式Wi-Fi设备。而在中国,虽然在电信重组以后,奥运的推动加速了中国无线城市的建设,但事实上,中国并未对Wi-Fi全面开放,尤其在Wi-Fi语音这块,政府一直处于禁用状态,这也就是很多国际手机厂商的产品,在中国的版本(水货手机除外)为什么很多都去除Wi-Fi功能的原因,这必然对Wi-Fi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5月底,工信部终于批准了Wi-Fi模块加入手机终端。随后,中国电信天翼终端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出现了4款标明具备Wi-Fi功能的3G手机,中国移动OPhone手机也将在7月面市,并开放Wi-Fi功能,尽管中国政府对Wi-Fi有所松绑,但这种放松并非无条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有文件出台,明确中国电信今后在部署热点时必须采用可兼容WAPI的设备,终端也需兼容Wi-Fi和WAPI两种不同的标准-相当部分跨国公司生产的手机目前只支持前者。
显然,Wi-Fi要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很难避开政策壁垒。Wi-Fi联盟也正是希望借助此技术绕开中国政府的电信监管,加速中国Wi-Fi市场。而此次英特尔公司“My Wi-Fi”技术在中国的亮相,无疑为“点对点直连”技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做好了铺垫。
产业链推广优劣共存
对于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必然要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其中包括用户的认可与产品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从技术角度出发,由于点对点直连技术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无线传输能力,并实现多文件同步传输,必然受到用户的青睐,而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链推广。
在产业链推广方面,经过几年发展,Wi-Fi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其技术已经从家庭走向室外,其产业链也从最初的芯片、AP、路由器等传统无线设备逐步渗透到手持终端、笔记本电脑、消费电子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这就成为该技术推广最有力的保障。
英特尔通过将这种全新功能的芯片加载到笔记本设备当中,进一步加速了推广进程。据了解,目前,全球几乎100%的笔记本集成Wi-Fi功能,而英特尔在笔记本终端市场拥有着绝对的地位,通过该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拥有并更快的熟知这项技术,从而达到普及化的目的。
尽管如此,由于产业链过于强大,对于这种Wi-Fi点对点直连技术的规模化发展也带来了一定得阻碍。
虽然目前该技术得到了Intel的支持,但涉及的产业链只是冰山一角,该技术要发展,就必须得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有力支持,而从目前,该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用户对其并不熟悉,产业链推广也才刚刚开始,要全面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切实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产品与技术,是市场生存之道,Wi-Fi点对点直连技术无疑正式如此。虽然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
- Intel收购Sysdsoft 寻求LTE领域新突破(03-14)
- Intel收购了Mindspeed无线部门 价格保密(12-23)
- Intel重申不会放弃MID平台和WiMAX技术(02-17)
- Intel宣布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08-29)
- Intel 3.75亿收购InterDigital上千项无线技术专利(06-20)
- 华为Intel北京共建WiMAX测试实验室(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