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RFIC/MMIC > 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技术

接收机中的射频前端设计技术

时间:01-06 来源:mwrf 点击:

方程(9)只包括一个载波的情况。然而,实际应用的接收机要处理很多载波。对于2F1-F2和2F1+F2来说,谐波的数量是n(n+1),n为当前载波的数量。若是三重脉冲,对于F1+F2-F3情况,需要处理的谐波数量为n(n-1)(n-2)/2。

n阶互调截获点:

如果已知接收机中的信号的输入电平,就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出n阶互调截获点的值:

IPN=(nPA-PIMN)/(n-1)(10)

其中,IPN是n阶互调截获点,n是互调截获点的阶,PA是接收机输入信号功率电平,PIMN是IMD信号的功率电平。

5、射频放大器

射频放大器对于混频器的性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对整个接收机性能产生影响。可以使用很多方法来消除这些影响。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一个高功率器件,使其工作在最大范围内。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权衡噪声性能。
第二,降低进入器件的信号电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衰减器来实现。此时,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均衡灵敏度的要求。
第三,降低分级增益。此外,需要考虑噪声和SNR。
第四,在放大器中使用负反馈。
第五,提高射频放大器的灵敏度。较窄的带通与较宽的带宽相比,产生的噪声更小。
第六种方法是使用推拉式放大器,因为它们可以清除偶次谐波--奇次谐波不受影响--从而可以释放掉偶次谐波占用的混频器动态范围。

四、小结

接收机射频前端对接收机的动态性能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对接收机射频前端的重要性做了简单说明,随后详细叙述了射频前端可能采用的几种结构,最后对影响其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张云飞、孙景斌、曾继东

参考文献:
[1]Joe Carr:Designing Front-Ends,Electronics world,January,2001.
[2]袁朝京:数字接收机设计,《电讯技术》,1998.1。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