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磁传感器
平行磁场和反平行磁场作用下的等效电路图
GMR磁阻传感器商业化时间晚于霍尔传感器和AMR磁阻传感器,制造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但其具有灵敏度高、能探测到弱磁场且信号好,温度对器件性能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市场占有率呈稳定状态。GMR磁阻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工业、国防军事及医疗生物方面均有所涉及。
隧道磁阻(TMR)传感器
早在1975年,Julliere就在Co/Ge/Fe磁性隧道结(MagneticTunnelJunctions,MTJs)中观察到了TMR(Tunnel Magneto-Resistance)效应。但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有关TMR效应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在GMR效应的深入研究下,同为磁电子学的TMR效应才开始得到重视。2000年,MgO作为隧道绝缘层的发现为TMR磁阻传感器的发展契机。
2001年,Butler和Mathon各自做出理论预测:以铁为铁磁体和MgO作为绝缘体,隧道磁电阻率变化可以达到百分之几千。同年,Bowen等首次用实验证明了磁性隧道结(Fe/MgO/FeCo)的TMR效应。2008年,日本东北大学的S. Ikeda, H. Ohno团队实验发现磁性隧道结CoFeB/MgO/CoFeB的电阻率变化在室温下达到604%,在4.2K温度下将超过1100%。TMR效应具有如此大的电阻率变化,因此业界越来越重视TMR效应的研究和商业产品开发。
TMR元件在近年才开始工业应用的新型磁电阻效应传感器,其利用磁性多层膜材料的隧道磁电阻效应对磁场进行感应,比之前所发现并实际应用的AMR元件和GMR元件具有更大的电阻变化率。我们通常也用磁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来代指TMR元件,MTJ元件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线性度,相对于霍尔元件不需要额外的聚磁环结构,相对于AMR元件不需要额外的set/reset线圈结构。
TMR磁阻传感器的材料结构及原理
从经典物理学观点看来,铁磁层(F1)+绝缘层(I)+铁磁层(F2)的三明治结构根本无法实现电子在磁层中的穿通,而量子力学却可以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当两层铁磁层的磁化方向互相平行,多数自旋子带的电子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多数自旋子带的空态,少数自旋子带的电子也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少数自旋子带的空态,总的隧穿电流较大,此时器件为低阻状态;
当两层的磁铁层的磁化方向反平行,情况则刚好相反,即多数自旋子带的电子将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少数自旋子带的空态,而少数自旋子带的电子也进入另一磁性层中多数自旋子带的空态,此时隧穿电流较小,器件为高阻状态。
可以看出,隧道电流和隧道电阻依赖于两个铁磁层磁化强度的相对取向,当磁化方向发生变化时,隧穿电阻发生变化,因此称为隧道磁电阻效应。
TMR磁化方向平行和反平行时的双电流模型
TMR元件在近年才开始工业应用的新型磁电阻效应传感器,其利用磁性多层膜材料的隧道磁电阻效应对磁场进行感应,比之前所发现并实际应用的AMR元件和GMR元件具有更大的电阻变化率。我们通常也用磁隧道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来代指TMR元件,MTJ元件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功耗,更好的线性度,相对于霍尔元件不需要额外的聚磁环结构,相对于AMR元件不需要额外的set/reset线圈结构。
下表是霍尔元件、AMR元件、GMR元件以及TMR元件的技术参数对比,可以更清楚直观的看到各种技术的优劣。
霍尔元件、AMR元件、GMR元件以及TMR元件的技术参数对比
作为GMR元件的下一代技术,TMR(MTJ)元件已完全取代GMR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硬盘磁头领域。相信TMR磁传感技术将在工业、生物传感、磁性随机存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等领域有极大的发展与贡献。
磁传感器的发展,在本世纪70~80 年代形成高潮。90 年代是已发展起来的这些磁传感器的成熟和完善的时期。
磁传感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已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代传感器产业的一个主要分支。在传统产业应用和改造、资源探查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生物工程、交通智能化管制等各个方面,它们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 传感器和致动器正成为元器件市场新热(03-12)
- 图像传感器市场突破60亿美元,CMOS将占主导地位(05-22)
- 超低功率“智能尘埃”创新无限,无线传感器技术继续高歌猛进(05-22)
-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核心技术见突破(05-26)
- 日本工业机器人选中Cognex视觉传感器作为标准组件(04-14)
- 欧姆龙索能发力通用传感器市场,上海成立合资公司(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