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线的逆袭之路:六年磨一"线"
以继日的攻关开始了。螺钉是影响互调指标的一个关键部件,在天线上,螺钉不仅仅是一个紧固件,更是射频通道的一个功能件。在研究螺钉的紧固力矩过程中,我们遭遇了一系列问题:紧固力矩过大是否会造成连接件和紧固系统本身的塑性变形甚至是蠕变?如何在整个产品的设计生命周期内稳定保持这个压力?什么样的紧固工具可以满足这样苛刻的力矩输出要求?不同的金属连接界面的交叉类型很多,无源互调响应如何测试?没有商品化的标准件测试工具,怎么办?……
很多人质疑华为能不能解决好无源互调问题,但老郭偏偏不信邪。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带领技术团队自制了大量的测试工具,产生了大量专利和特有技术秘密。但这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产品开发和交付的进度要求。为了赶进度,我们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一杯咖啡吸取宇宙的能量",与业界专家、研究PIM的国际机构、上下游的材料和测试技术公司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从设计、材料选择、测试、工艺等多个方向努力,一步步地取得了突破。为解决焊接对无源互调的影响,我们聘请国际知名的焊接专家Armin Rahn博士连续3年指导我们进行焊接技术攻关。每一个微小的技术难点都不放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携手跨越了无数个技术难关。
研发团队全神贯注分析问题
千锤百炼只为一根线
如果说单频天线是一条平静的小河,多频天线就是多条河流交汇,流向错综复杂,暗流涌动。一条小船在小河中可以安全航行,在暗流涌动的大河中就很容易翻船。
以前在单频天线中使用良好的电缆,在Single多频天线中,对天线内部电磁环境形成了强烈的电磁干扰,把电缆动一动、弯一下就会导致用户电话噪音、掉线等异常。
天线电缆的电磁干扰是一门电缆和电磁的交叉学科,业界没有太多成熟研究。电缆专家与电磁屏蔽相关专家专门针对天线内部电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把电缆详细解剖,最后认为必须改善屏蔽层结构。为了重新设计电缆的屏蔽层结构,反复验证了二层屏蔽、三层屏蔽和多层屏蔽,持续了几个月,结果还是存在信号干扰,都没有理想的结果。
有一次,部门正在开生日会吃蛋糕,电缆连接器专家小方发现水果奶油蛋糕是一层一层叠加后沾在一起的,又有蛋糕又有奶油又有水果复合在一起。他突然联想到电缆的多层屏结构,为什么不把多层的屏蔽结构复合在一起,做成薄薄的一整层呢?放下蛋糕叫了人赶紧跑到供应商现场,开展设计、试制和测试,样品测试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安排量产,等把生产出来的电缆装入到天线中后,居然有一半的天线由于电缆问题导致指标不达标。小方连夜赶到现场开展分析,发现复合屏蔽层的电缆在量产过程中因切面不平整产生屏蔽层散开,直接影响性能指标。
就要过年了,大家一头扎进供应商生产线,和产线工人一起对每道工序逐一改进:为解决复合屏蔽层剥线时产生的散开情况,我们帮供应商设计了专用的切割工具;为了避免金属粉尘混入电缆,与供应商讨论重新设计规划了生产线和工位安排。两个月之后,电缆导致的多频天线电磁干扰问题降低为0。
前后历时9个多月的攻关,迭代验证了8种电缆结构方案,修改优化了18个版本,制定、完善14道加工工序,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为客户讲解华为天线产品
坚持比别人多前进一步
2012年初,看到网上返回的天线外部模块的喷涂层有轻微起泡,我就去找在材料领域做了30多年的胡博士。胡博士说涂层有轻微起泡,在天线使用寿命内铝合金盒子也不会被"攻破",不会影响模块里面的器件正常工作。但是为了增强产品的品质感和健壮性,打消客户疑虑,胡博士认为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让产品有更健壮的"体格",找到一种适应各种气候和使用场景的方案,材料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腐蚀相关的材料工艺和应用场景。从2010年开始,专家们开展实地勘测,调查产品应用场景和腐蚀现状:从极寒的俄罗斯、芬兰,到极热的苏丹、尼日利亚;从高湿度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到沙尘漫天的埃及、科威特;从高盐份的秘鲁、斯里兰卡等海岛国家,到高硫份的阿拉伯石油国家。两年下来累计去了30多个国家,总计2000多个典型站点。分析凝结的露水、堆积的雪、空调外机的水汽、化工厂的烟尘和污水腐蚀速度的影响和原理,甚至分析了海鸟的粪便、蚂蚁的唾液。我们还在海南专门找了一个盐份最重的地方开辟了一个观测站,放了很多样品,定期去查看腐蚀情况。
针对铝合金腐蚀的问题,专家们通过近三个月的检测、分析和讨论,初步判断如果改善材料
- 华为获南非Telkom合同 负责建设WCDMA网络(06-25)
- 华为LTE展示极品飞车游戏(图)(09-17)
- 中国 3G 网络布署的最新动态 CDMA 和 WCDMA 上路,而 TS-SCDMA 的布署较慢(10-12)
-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宽带市场(11-10)
- 华为带来E583C 移动无线热点共享器(08-04)
- 华为不上市是为了称霸世界(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