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有望2015年提供米级定位 2020年实现全球导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9日接受采访时说,下一步将建成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左右实现全球导航定位,为全球用户实现导航定位服务。届时,中国将是第三个提供全球定位国家。
雷凡培说,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区域组网顺利实 现。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系统建成后,将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的形成,在测绘、电信、减灾救灾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军民融合,利用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服务是近年来中国军工领域的方向之一。从 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1:7至1:14。中国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较欧美略低,相 关产业的辐射可以达到1:7至1:10的区间范围。"也就是投入1元钱,能够产生7 元左右的经济效益。"雷凡培认为,在中国,军民融合的空间和余地还很大。
"比如,更多的发射导航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也可以利用研制火箭的技术转换成民品,为特种装备、卫星应用和其他的装备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经营投资部副部长何国胜说。
不久前,中国"高分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这颗卫星系目前中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空间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意味着卫星从600多公里的太空向地面观察,能看见1米大小物体的轮廓,绝对能分辨出地面汽车的大小。
雷凡培告诉记者,将于明年发射高分三号四号,后续高分五号、六号等也将陆续发射,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
此外在发射卫星的载体火箭方面,中国也在提升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比如卫星组网,有一颗坏了,可以让替补的卫星快速进入,这都需要小运载火箭发展。"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授予的航天领域最高奖项冯·卡门奖获得者,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对北斗导航系统的社会化、产业化应用开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 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将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不久前,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第 9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认可的航行安全通函,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
作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的总体研制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关负责人此前告诉记者,将在2015年底前建成框架网和部分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并投入运行,提供米级精度的定位服务,2018年底前建成全国范围区域加密网基准站网络,提供更高精度位置服务。
- 北斗卫星将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04-14)
- 首款卫星导航多模式射频接收芯片研制成功(04-03)
- 2011年10大无线技术预测(12-15)
- 北斗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比较(11-20)
- M2M应用需要考虑的十二大重要技术(04-29)
- BlinkSight公司研制出达10厘米精度的室内用GPS芯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