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谈可穿戴联网生态
无线技术都要经历开发,发展和成长壮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WiFi、蓝牙、Zigbee等技术都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市场风潮驱动下,为应对特定应用领域而被开发出来,博通公司中国区首席高级销售总监钱志军在电子发烧友网举办的"可穿戴技术研讨会"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整个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不同应用场景才促使不同的技术的演化。
事实上,十几年前,Zigbee一开始是以智能家居网状网络(Mesh Network)的方式来做市场接入点的;蓝牙,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可现在也成为很多通信设备,包括汽车,以及各类个人移动设备的必备;WiFi,近几年来,由于其低成本,通信速率高等优点也得到快速发展。可见,这些无线技术的发展都是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迅速崛起。
钱志军指出,当前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都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纵观市场,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似乎琳琅满目,但仔细分析,这些技术可能只是受到特定的应用场景催生。如低功耗蓝牙和WiFi,应用于较大资料传输的WiFi可以达到300M到1Gbps的吞吐量,相较而言,蓝牙为语音而生,如今蓝牙为了省电和低功耗,未来"朝下走"的趋势值得关注。应用场景要有对应的技术呼应。可以预见,这些无线技术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处于长期并存状态。
有时,这些无线技术会适当的融合或替代。譬如,应用于智能家居的Zigbee以及以前的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现在的市场容量并不如从前,以前主要用来传输短距离的1080p视频资料,但如今WiFi已经可以满足该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产品就有可能融合在一起,或者替代。
钱志军强调,集成一体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就产品本身,如蓝牙+WiFi,蓝牙+NFC,蓝牙+WiFi+NFC等,再进一步发展,还会有GPRS,无线充电等都会朝集成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无疑,这会产生一些市场和技术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问题。由于用户产品的使用场景不一样,有些用户在某些产品应用场景下,不需要用到一种或者多种无线连接技术时,通常会选择它所需要的产品。比如说博通的产品,有单WiFi、单GPRS, 也有WiFi+蓝牙或WiFi+蓝牙+NFC,还有MCU等各种各样的组合方案。最主要的是,针对市场需要,提供给不同的组合。为什么不全部组合在一起?问题是,这势必会增加附加成本,而客户也未必愿意承担。另一方面,当所有的无线技术集成在一起的时候,能不能做到各种无线技术"和谐"共存。
那么,如何让蓝牙和WiFi共存?蓝牙和WiFi都是2.4G,当两者集成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互相干扰,这些干扰会在一些应用场景。如当蓝牙和WiFi同时开时,会极大的影响到WiFi,使得WiFi数据传输率降低下来,或者影响到蓝牙的接入。在这种情况下,博通就能以其独特的集成技术使得两者"和谐"共存。据钱志军透露,博通在整个无线通信市场上的市占率非常高,并且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博通将可穿戴设备看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物联网范围很广,包括智能家居,交通,农业及便携式产品等,都在该整体框架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再聚焦到某一个细分产品。智能手环,一般用于健康医疗监测方面。以前由于蓝牙功耗较高,很难为智能手环所采用。现在低功耗蓝牙的出现,使得智能手环采用蓝牙技术变得顺理成章。整体功耗的下降,甚至还有可能加入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e)功能。至于成本问题会随着市场起量而相应下降。钱志军指出,成本本身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产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功耗和可适用性。并非大而全都会赢,成本和功耗的问题也很重要,钱志军进一步强调。
事实上,博通的"野心"不仅于此,其正在打造的可穿戴物联网产业链就是一例。为使产业链业者各发挥其专长,博通在中国正寻求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打造一个专门针对可穿戴物联网平台。吸纳更多的产业界业者进入该平台,同时携手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硬件开发商等,集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开发。此举,明显有利于博通营造可穿戴物联网生态系统。
显然,至于能否形成行业标准或者影响到标准制定进程,尚需要看该平台能否广泛地被用户接受。不可否认的是,该平台是很好的方向,同时也需要长期累积的过程。
物联网 ZigBee 博通 WIFI 可穿戴设备 相关文章:
- 桑锐研发出基于ZigBee技术的物联网无线数传模块(04-21)
- 中国移动发布9款物联网模块 TD三款GSM六款(04-28)
- 无锡物联网园区见闻-前景不乐观 (12-03)
- RFID应用直接带动物联网发展(02-27)
- 隐私是普及物联网的最大挑战 (03-05)
- IEEE物联网研讨会将于4月12日在深圳举办(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