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变形沉降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变形沉降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时间:09-29 来源:3721RD 点击:

一、项目概述

1.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大建筑物日益增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工程建筑物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变形观测。为了监视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和使用中的安全,需在施工过程及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变形观测;另一方面,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以及为以后的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一些经验数据,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等,而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这就要求对建筑物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变形监测,对所得到的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建筑物的运营状态进行判断,当发现不正常状况时,需及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建筑施工及使用的安全。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在这个全新学科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这一领域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变形沉降监测系统,极具创新性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能够极大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建筑质量的大幅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系统以模块化平台设计思想为指导,始终以低功耗为目标,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充分体现了环保意识,另外基于分布式的物联网技术的测量网络也是本系统的一个创新之处,相信本系统开发完成之后,会具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并可以进一步完善成熟,达到真正的实际应用。

1.2 项目背景

本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变形沉降监测系统,主要涉及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楼宇变形沉降监测方法和核心无线数传芯片CC2530的应用等背景知识,以下为详细介绍。

1.2.1 物联网技术背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等各种传感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但普遍认可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感知层包括条码扫描、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各种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控制。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就像大脑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应该坚持"典型应用是导向、智慧处理是重点"的方针,物联网本身当前不可能呈现为一个整体形式而是以局部和行业的应用为当前的主要发展特征,物联网的未来是对获取的海量并冗余信息的智能处理,智慧应用是关键。抓住以上两个要点,才能从当前阶段和未来阶段把握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机会。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