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构建WLAN几点技术的探讨

构建WLAN几点技术的探讨

时间:08-01 来源:泰尔网 点击:

摘要:首先阐述了无线局域网(WLAN)具有安装便捷、移动性好、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但在WLAN的规划设计、测试及安全管理中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通过对WLAN的规划设计原则、WLAN在不同阶段的测试设计、日常维护与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前期构建WLAN及后期管理维护WLAN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1、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点

WLAN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与以太网不同,以太网的传输协议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无线网络标准采用CSMA/CA(带有回避冲突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的MAC方式,其共同特点是多个接入设备共享一个通信通道的机制。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安装便捷、移动性好、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可以为不易布线的地方和远距离的数据处理节点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由于WLAN具有上述不可替代的优点,因而迅速应用于需要在移动中联网和在网络间漫游的场合,但与此同时也给WLAN的规划设计、测试及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2、WLAN的规划设计原则

WLAN不同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噪声和干扰、建筑物结构、无线设备的摆放位置及其参数的设置都对WLAN的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等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WLAN的规划设计也与有线网络不同。WLAN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使无线接入设备能覆盖所有期望覆盖的区域,并具有足够承担预期负载的能力。由于环境的复杂性,WLAN的规划设计必须通过实际的测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进行WLAN规划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并遵循相应的原则,其中,接入点(AP)的定位和频率分配是WLAN规划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

2.1考虑用户移动性需求

在进行AP规划时需要考虑用户在移动中始终保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状态。用户的移动需求分为:a)用户在整个覆盖区域内移动时应始终与WLAN保持良好连接。b)用户不定时接入WLAN,例如参加会议的人员在会议间歇需要不时查看电子邮件。第一种需求需要跨越WLAN进行无缝漫游,满足这种需求的WLAN应加大接入点密度。第二种需求属于间断性的无线连接,接入点密度可相对小些。

2.2考虑AP覆盖区域

WLAN的射频信号传播原理:传播的信号频率越低,无线网络传输速度就越慢,有效范围也就越广。由于大量射频信号以较低频率传播,同时信噪比的灵敏度因为高速调制方式而增加,所以速度为11Mbps的2.4GHz802.11b信号的传播距离远远超过速度为54Mbps的5GHz802.11a信号。

WLAN的覆盖范围除了受不同射频带和吞吐量变化而造成的波传播特征影响外,还会因为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和衰减而受到限制。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更大程度上是由开放或户外环境方面造成的,实际上是由于无线电信号波前扩展引起的扩散导致接收天线接收不到这些信号。衰减在WLAN的室内安装中比较常见,它是振幅下降,或者射频信号在穿过墙壁、门或其他障碍物时减弱造成的,这就是WLAN在密集建筑物周围性能不好的原因。即使是弹性比5GHz信号好得多的2.4GHz信号,仍然会遇到一些射频问题。多路径效应也是影响覆盖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多路径效应就是信号被反射并回送的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多路径效应会使接收到的信号被削弱或是被完全抵消,造成一些本来应该充分传播信号的区域几乎或根本没有射频信号覆盖。通过拆除或重新安置机柜和网络设备机架这类干扰对象可以防止多路径效应,同时还应增加接入点密度或输出功率。

AP覆盖区域应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确定。a)设定一个信号强度阀值,凡是信号强度不低于这个阀值的区域确定为AP的覆盖区域。b)进行实地测量,形成AP的覆盖区域图。c)根据定位原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需求为止。各区域的用户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用户密度高的区域情况更复杂,所以应先在用户密度高的区域进行AP的布置,然后再布置用户密度低的区域。在空旷的户外,可采用对称圆形和球形来划定AP覆盖区域;在规则的狭长或矩形建筑物内可采用线形或矩形将AP对称分布。但由于室内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如金属防盗门、铝合金门窗等),应当在初步选择AP位置后再进行仔细的测量,以确保所布置的AP能覆盖所有区域。

2.3考虑负载能力

WLAN的规划设计不仅要从覆盖范围的角度考虑,还要考虑其负载能力,以保证服务质量。在部署WLAN之前需要考虑WLAN最常使用的是哪种通信,是电子邮件、Web通信或是对速度要求很高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和流媒体点播还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程序;是需要速度为54Mbps的802.11a和802.11g,还是只需要速度为11Mbps的802.11 b就足够了。WLAN所宣称的速度并不一定准确对应于它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