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VoIP应用的性能评测
是当信道容量逐渐变化(50 kbit/s、40 kbit/s、30 kbit/s、20 kbit/s、15 kbit/s)时,Skype与GTalk相应的变化。通过观察传输率(见图2)和PESQ MOS(见图3),发现在信道容量为50 kbit/s时GTalk利用了更多的带宽,传输速率比Skype更高。当信道容量变为40 kbit/s时,GTalk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传输速率降低到了35 kbit/s。这个变化使得其PESQ MOS分数与Skype相比有所提高,而Skype的传输速率则接近信道容量。当信道容量变为30 kbit/s时,两者间差异不大。当信道容量为20 kbit/s时,Skype首次优于Gtalk,当信道容量为15 kbit/s时,Skype的PESQ MOS分数比GTalk高5.5%。通过观察知道,在容量为20 kbit/s时两者的传输率相同,但PESQ MOS分数却不一致,合理的解释就是GTalk出现了很严重的网络抖动情况(如图4所示)。
图2 吞吐量随信道容量变化状况
图3 PESQ MOS随信道容量变化状况
图4 平均抖动随信道容量变化状况
4.2 时延影响
网络参数设置为信道容量50 kbit/s且没有丢包和抖动发生。确定几个等级范围,其中时延为1 ms、10 ms、100 ms时通话是可以接受的,时延为500 ms、1 000 ms时语音质量就变得不可接受。对于Skype,时延对其服务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如图5所示,传输率从37.5 kbit/s降为19.36 kbit/s。然而,对于GTalk其传输率则没有明显变化。由图6可知,在时延为1 ms、10 ms、100 ms时Skype的PESQ MOS高于GTalk,在时延为500 ms、1 000 ms时GTalk则略优于Skype。
图5 不同时延下吞吐量的变化状况
图6 PESQ MOS随时延的变化状况
4.3 丢包影响
设置信道容量为50 kbit/s,时延为25 ms,没有抖动,丢包率分别定为0、1%、5%、10%、30%、40%。如图7所示,GTalk对于丢包发生,没有适应性机制。可以设想Skype对数据流增加了冗余信息来减少丢包对语音质量的影响,这就解释了在丢包率为1%、5%、10%时传输率的增长。然而,Skype的这些适应机制并没有使得PESQ MOS分数比GTalk高,如图8所示。在丢包率为5%时,Skype添加了过多的冗余,消耗了过多的网络带宽,而PESQ MOS并没有期待中的提高。
图7 不同丢包率下的吞吐量的变化状况
图8 不同丢包率下的PESQ MOS变化状况
4.4 抖动影响
设置信道容量为50 kbit/s,没有丢包,时延为100 ms,抖动为0 ms、20 ms、40 ms、60 ms、80 ms。但是测量数据没有显示出任何适应性的迹象。在本实验中抖动只是改变了接收端的缓冲区大小,对数据流传送没有任何影响,并且实验结果也显示PESQ MOS或者说语音质量与抖动没直接关系,具体的实验图示不再赘述。
4.5 实验分析
虽然实验比较了VoIP的两个应用GTalk与Skype,但目的不是要分出它们的优劣,而是要找出普遍存在问题,给VoIP的应用开发商提出建议。
采用不同的编解码方式,其对应的业务质量可能不同。即使是使用相同的编解码方式,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语音质量。对于VoIP的应用来说,具有高效的适应机制来适应复杂可变的网络环境相当重要,适应性好的应用会更有优势,例如,当带宽有限时,GTalk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传输率,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抖动和PESQ MOS分数的下降。另一方面,Skype在有较高时,传输率有明显的下降,导致业务质量更糟。
数据流中添加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图7、8所示,当丢包率小于10%时,Skype可以使PESQ MOS的分数保持在3分之上,GTalk没有采用适应性机制,从而其语音质量随着丢包率而线性下降。但是,也需要对添加冗余信息的量度有一个把握,否则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出更有效的冗余设计方案来适应可变网络。
5、结束语
本实验比较了P2P VoIP的两个应用Skype和Gtalk,讨论了它们在网络状况变化时的动态适应策略,并且通过PESQ MOS方法评估了它们语音质量的优劣。通过实验可知:在理想的网络状况下,Skype表现得更好一些(两者PESQ MOS的分数差别为0.1),总体而言它们的语音质量还是较为接近。在网络有较长的时延时,Skype有不必要的适应性。当丢包情况发生时,GTalk没有实施任何机制来提高其性能,与此同时,Skype使用数据冗余机制来对抗丢包以提高其语音质量。在抖动情况发生时,两者都没有很好的机制来提高其适应性。当有较长的时延时,PESQ MOS并不是最佳的评估语音质量的方法。所以,尽管实验中包含有时延对语音质量的影响结果,但这可能不是十分准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以上的实验是Skype与GTalk分别进行,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若是VoIP的具体应用需要竞争相同的网络资源时,它们的表现情况如何研究者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海毅,周春楠.VoIP基本原理.信息技术.
VoIP 相关文章:
- 宋俊德:3G与WIMAX竞争中融合 终端内容趋同(08-23)
- 德州仪器 IP 语音解决方案被合勤科技用于新一代接入设备与 IP 电话(09-17)
- 进军VoIP的法宝(09-30)
- 基于IXP421的VoIP网关及其性能测评(10-02)
- VoIP开始向统一通信进化(10-16)
- VoIP与传统电话网络的弥合期有多久?(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