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武汉邮科院 以创新精神打造国内一流的通信产业

武汉邮科院 以创新精神打造国内一流的通信产业

时间:10-06 来源:mwrf 点击:

试验等部门或组织,在研发组织上保证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的有效实施;在研发流程管理上,从产品规划立项、总体设计、研发实施、中间试验工程试用、转产各环节加强监控,保证产品开发项目及时有序进行。

  经过多年努力,武汉邮科院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系列移动网络优化产品(GSM、CDMA、TD-SCDMA、WCDMA、CDMA-2000等直放站)、天线系列产品成为国内主要品牌。在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WCDMA、WiMAX)产品、测试仪表和移动网增值业务开发方面已取得成果,并通过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强强联合,为运营商提供3G系统设备和全套解决方案。

  目前,武汉邮科院的品牌影响力已延伸至IP数据通信、电信级以太网、IPTV和IP视频监控领域,获得3项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已成为国内运营商数据产品集中选型和采购的主要设备提供商之一。软交换接入和电信级系列产品已在运营商和企业网上批量应用,正积极推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在基于电网智能化的光电互感器和光纤传感技术领域也已取得突破。

  作为中国FTTx产业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主要的标准制定者,依托武汉邮科院三大产业实力,提供互联网、话音和视频等三网业务全套FTTx解决方案和配套产品,FTTH PON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武汉邮科院作为发起人之一,发起并组建了光纤接入(FTT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于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试点。

  武汉邮科院还积极推动我国智慧城市技术与产业发展。2010年,在科技部支持下发起组建了智慧城市论坛,并成为论坛秘书处依托单位。

  勇立潮头,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11年是烽火科技集团“十二五”规划开篇的第一年,也是集团继续加大国际化步伐的一年;烽火科技集团继续深化全球化理念,进一步推进迈向国际化的进程。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视察时,童国华骄傲地向总书记报告说:“十年前国内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与欧美跨国公司合作,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今天国外大公司纷纷与我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我们的设备产品OEM到全球市场去销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

  武汉邮科院原总工、有“中国光纤之父”称号的赵梓森院士常常勉励大家:不创新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志存高远,做全球通信领域一流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余少华对记者说,眼下信息产业涌动着大融合的潮流:在终端,各种技术融合;在网络,无线网络和固定网络,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正逐步演进为以分组化和互联网技术为主导;在业务,数据上网、语音和视频多媒体加速向一个网络推进。

  面向三网融合的光纤接入网,2008年,武汉邮科院牵头组建我国第一个致力于普及宽带网络、推动三网融合的全国性联盟组织——光纤接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于2010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首批试点联盟。“我们组建这个联盟,最初是想发出行业整体的声音,让国家更加重视这个产业,把市场蛋糕做大。”回想起联盟成立时所肩负的使命,余少华仍记忆犹新。余少华说,当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光纤接入产业差距很大。发达国家光纤接入覆盖率是20%到40%,而国内当时不足2% ;发达国家的光纤接入覆盖中,光纤到户的比例很大,而我们的2%中,相对大一点的商用光纤到户应用模式所占比例极少。这同样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

  光纤接入,特别是光纤到户,是实现三网融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基石。目前我国已有11亿电话用户和4.5亿互联网用户。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光纤接入及以其为核心的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一个规模过万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欧美日韩等早就把发展宽带接入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我国虽然从2008年已经开始重视,但还没有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希望国家从战略层面支持光纤接入,并在核心技术和标准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面向光纤传感、电力传感、无线传感、RFID等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邮科院旗下的理工光科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光纤传感器研发和生产基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大型油库、天兴洲大桥的长期安监等近千个工程项目。

  面向“十二五”超过4万亿规模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市场,武汉邮科院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智能电网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以及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和智能化变电站等。

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光通信网络中90%以上采用了国内品牌产品。作为“武汉·中国光谷”核心企业和光通信领军企业,武汉邮科院带动“中国光谷”光电子产业迈上千亿元台阶。2010年“光谷”光电子信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