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的发展策略
1 引 言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话音网络经历了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程控交换技术为核心的电话网飞速发展阶段,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亿门,树立了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98年,我国开始进行IP电话业务的运营,以H.323为代表的VoIP技术成为电话网开始进行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转变的重要标志;从21世纪开始,软交换技术逐渐为我国各大运营商全面促进电话网规模转型的主流技术,表明我国电话网的技术水平、智能化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IMS|0">IMS是近一两年研究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并公认为是2006年中国通信市场十大最受关注的技术。IMS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它的出现会对现有技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2 什么是IMS
早在2000年,3GPP就开始提出IMS的概念,并将其确定为3GPP版本5。IMS,全称IP多媒体子系统,是3GPP提出支持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体系架构,旨在将Internet与移动相融合,从而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提供即时消息、呈现业务和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业务。随后ETSI TISPAN在研究NGN总体架构过程中,将3GPP定义的IMS纳入了NGN框架,使其成为NGN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为IMS成为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总体上讲,IMS以IP承载网络为基础,采用SIP核心控制协议,提供对IP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的体系架构,它由多个功能实体组成,主要包括CSCF,HSS,MGCF,应用服务器和智能终端等。
3 IMS的特点
(1)IMS具备统一的网络控制核心,由CSCF统一完成用户的认证鉴权、基于归属地的会话处理以及业务触发功能,与具体的接入方式无关。它简化了网络组织,为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构建融合网络架构、提升业务提供能力奠定了基础。
(2)通过执行初始过滤准则,IMS可以提供丰富的触发信息以及多次业务触发能力,并结合基于Parlay/OSA/OMA开放、标准的第三方业务接口,灵活提供多种组合的多媒体业务体验。
(3)HSS是IMS体系架构中的重要功能实体,它存储了IMS中所有与用户和服务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接入参数、业务触发信息等,是运营商实现统一用户数据管理,增强业务提供的灵活性,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实现从网络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技术基础。
(4)IMS在采用标准的分层体系架构,强调核心网设备通用化的同时,加大了业务规范化的力度。3GPP与OMA共同合作制定标准化的IMS业务规范,包括Videosharing,PoC,IM等,旨在推动IMS业务规模部署,增强业务的互通性,满足运营商组建大规模业务网络的需求。
(5)QoS,安全,计费等涉及IP环境下网络实际运营的技术难点正在逐步完善,有利于增加运营商对多媒体业务的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IMS保留了电信领域以网络为中心因而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同时借鉴了因特网以终端和业务高度智能因而业务提供更为灵活方便的思想;体系架构分层、开放、功能分离、标准化等下一代网络特征更为明显,满足电信运营商在IP开放环境下、灵活提供丰富的IP多媒体业务和业务组合的需要。
4 IMS与软交换
软交换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主要设计思想是控制与承载和业务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具体地讲,软交换是一个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控制平台,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网关中分离出来,开放业务、控制、接入和交换间的协议。目前,软交换之所以得以大规模商用与它出现的时机、市场竞争格局、技术特征、企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IMS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却给运营商带来技术选择的难题。
应该说软交换与IMS在设计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心思想都是基于IP,实现承载与业务的分离,在功能上也有重叠部分,但两者在技术细节上存在不少差异。
软交换体系与接入方式相关,提供固定业务的软交换与提供移动业务的软交换需要不同的软交换设备,而IMS则采用统一的控制核心,与接入方式无关;软交换设备基于传统交换机的呼叫控制模型,而IMS的CSCF基于会话控制模型,既可以是语音呼叫、视频呼叫,也可为数据类会话;在业务触发方式上,软交换基于业务签约触发,而IMS则基于初始过滤准则(iFC)触发,触发机制更加灵活;软交换没有专门定义的计费体系,IMS则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计费体系,能够进行实时在线计费、离线计费;软交换可以完全继承传统PSTN/ISDN业务,而IMS到目前为止还做不到;软交换没有提供多媒体业务统一的规范,而IMS则采用基于OMA定义的标准业务规范。
总之,
IMS 相关文章:
- 德国短波无线电监测业务概况(01-08)
- 空中下载技术的特点及其实现方式(01-09)
- 技术盘点:融合进入实战(01-23)
- IMS中的承载控制和计费控制 (01-24)
- NGN体系结构的标准化进展(01-27)
- 朗讯IMS:NGN融合的引擎(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