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环境测试和覆盖测试的实际应用初探
,门限太低易使中转台被背景噪声启动,处于长发状态而出现过载保护。
中转台收到高于所设静噪门限的信号时,其前面板上的RX(绿色)指示灯会亮,这时由于开始转发信号,TX(红色)指示灯也会亮,无论是由从外部接收到的高于静噪门限设定值信号触发中转台发射,还是通过中转台上的PPT麦克风直接使中转台发射,中转台持续发射时间不能超过10秒,否则容易烧毁设备。
准备工作完成后,移动组就可以进行覆盖测试了。
(2)移动组的工作
移动组携车载台和手持台乘车或船沿江向上游或下游行进。车台使用车辆点烟器电源。首先用手台触发中转台,若能触发,车载台会响应,用频谱仪在GPS显示每行进5~10公里时,记录下中转台被触发的发射信号的峰值频谱图,并记录该点的经纬度。经纬度和频谱图存在仪表里,应在记录本上写上对应的图号和存点数。
频谱仪在临近中转台时要适当抬高参考电平,以防过强的中转台信号对频谱仪造成损害。在远离中转台的区域,就应当降低参考电平,减小扫宽(因为有些频谱仪的扫宽和分辨率带宽是联动的)和分辨率带宽,提高频谱仪的接收灵敏度,使微弱的中转台信号能显示在频谱仪的正中央,便于测量其强度。
在手台不能触发的情况下,用车台触发,如果车台也不能触发,则通知中转台间断发射,当手台和车台都收不到中转台发射的信号时,那么此位置就是陆上中转台的最大覆盖范围。
重点记录手台和车台不能触发中转台、中转台信号不能触发手台和车台的地点的经纬度,与中转台发射信号的峰值频谱图。留意行进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盲区,并作好记录。
2.3数据保存和设备检查准备工作
由于数据保存在仪表中既占内存,又怕出现误删除,因此每次测试结束后需用笔记本电脑把频谱图导出并保存,并用闪存保存好备份文件,用记录本记录好GPS中存点的经纬度信息,以防意外损失。
同时,对频谱仪电池要进行充电并及时更换手持台电池。
典型覆盖测试案例分析
3.1两基站距离比较近的情况
本测试过程中,存在两相邻的预选站点间距离比较近的情况(20公里),单站覆盖能力就可以达到另一个基站,我们建议设台单位重新考虑调整站点分布,拉开两站之间的距离,使其向上游或下游较远的基站靠拢,以弥补两邻站覆盖能力的不足。如果相邻的四个基站之间的距离本身就较短,三个基站完全可以覆盖的话,就可减少一个基站的设置。例如:白水河和郭家坝之间的覆盖测试情况(见图2)。
图2 白水河和郭家坝之间覆盖测试
白水河和郭家坝之间相距20公里左右,航道呈近似直线,起点为白水河,终点为郭家坝。两岸山体的影响不大。手台在行进15公里、距下游郭家坝5公里处,不能与中转台联系;车台在行进17公里、距下游郭家坝3公里处,不能与中转台联系;直接用中转台发射,郭家坝附近电平值在-100dBm以上,可以触发手台和车台。
测试结果显示,该基站覆盖情况良好,不存在盲区,与下游郭家坝基站相配合,可保证较好的通信效果。因此郭家坝基站的上游覆盖测试可以不必重复。
3.2地形地貌较大差异引起的覆盖变化
以三峡、宜昌、荆州段的覆盖测试为例,简要阐述一下峡谷、丘陵地貌对中继台覆盖能力的影响。
(1)三峡覆盖测试
由于峡区水位抬高,两岸山体相对于水面的净高减小。从实地监测的情况来看,通信比进三峡前一段水域的覆盖情况要差,山体对中转台的覆盖距离影响主要是衰减,存在着一定的屏风效应,基站到覆盖边缘的直线距离比丘陵地带传播距离要缩短1/3左右。
(2)宜昌、枝城、荆州段覆盖测试
宜昌、枝城段仍然处于丘陵地势,因此覆盖测试情况与三峡前一段水域的情况相仿。进入荆州,地势减缓,河道蜿蜒曲折,但视距渐远,特别是荆州下游,由于陆上中转台天线架设距离地面50米,沿河道向下游行进30公里、直线距离21.8公里处,由车台触发的陆上中转台信号还能达到-71.2dBm。
3.3基站天线高度和所处地点环境对覆盖的影响
从荆州下游到黄石上游,地形以平原地貌为特征,地势较平坦开阔,电波的传播以自由空间传输损耗为主,因此对中继台覆盖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其天线架设的高度和所选站址的周边环境。
(1)邓家口和武汉关之间覆盖测试
邓家口新机房还在建设过程中,陆上中转台天线临时架设在25米高的桅杆上,武汉陆上中转台天线架设在距地面70米高的高楼上。
邓家口下游用手持台触发,覆盖测试直线距离在20公里左右;而武汉中转台上游覆盖测试,用手持台触发直线距离接近24公里;武汉下游,用车载台触发直线距离接近34公里。测试结果显示,在武汉和邓家口的航道上存
- 软件无线电的电磁兼容分析(02-26)
- 电磁波辐射问题的评价与探讨(03-11)
- 浅析光通信技术(04-30)
- 卓越天线放大器的天线设计(05-13)
- 如何规避冗杂的网络布线两大“杀手” (06-01)
- 汽车对2.4GHz无线通信的干扰作用(07-13)